展览  菲利普-洛卡·迪科西亚个展  返回

菲利普-洛卡·迪科西亚个展

-
参展艺术家:菲利普-洛卡·迪科西亚
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卓纳画廊香港空间将于9月10日起荣幸呈献美国著名摄影艺术家菲利普-洛卡·迪科西亚(Philip-Lorca diCorcia)在中国的首次个展。

    迪科西亚于1980年代崭露头角,在过去三十多年以来,他以预先规划并精准执行的照片而闻名,拍摄对象包括了朋友、家人、无名的陌生人、钢管舞者和街头男妓在内的各种人物。迪科西亚将被摄对象置于提前布置但又看似随意的姿态与环境中,拍摄出的图像绝非直白的快照,而是在探索抓拍与摆拍、偶然与必然之间的张力。他的作品兼具纪实性与戏剧化的特质,始终游走于事实与虚构之间。

    此次展出的摄影作品横跨迪科西亚极具影响力的职业生涯各个阶段。展览包括一组创作于1980年代的早期作品。在这些作品中,迪科西亚看似捕捉了朋友和家人自发偶然的瞬间,但事实上,它们均出自艺术家的细致安排。这些图像为了解迪科西亚的个人世界提供了独特视角,也展现了艺术家对人物与环境的高度调解与控制。

    展览还将呈现《男性服务工作者》(Hustlers)系列的部分作品。这是迪科西亚1990年代早期的经典系列。艺术家在洛杉矶圣莫妮卡大道周边的汽车旅馆、街角、停车场和汽车后座拍摄了一组男性及跨性别卖淫者,照片中灯光布置醒目、色彩饱满,令人回味地反映出被摄人物的个性。系列中的每件作品都以被摄者的姓名、年龄、出生地,以及他们提供性服务的费用来命名。该系列作品也是他1993年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个展的主题。

    展览也探讨了迪科西亚在职业生涯中对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沃克·埃文斯(Walker Evans)、黛安·阿巴斯(Diane Arbus)以及加里·温诺格兰德(Garry Winogrand)等著名街头摄影师的实践所做出的回应:他重塑了街头摄影这一门类,同时挑战了布列松广为人知的“决定性瞬间”概念——即用一幅自发拍摄的照片捕捉实体或事件的本质。在完成于1993至1997年的《街拍作品》(Streetwork)系列中,迪科西亚在世界各个城市街头拍摄了路人行走与互动的场景,他将人造光源放置于取景范围之外以强化场景,也为人物及日常环境注入了庄重之感。始于新千年初的《头像》(Heads)系列同样与之密切相关。迪科西亚在创作时使用隐藏的频闪顶灯,照亮那些穿梭于纽约时代广场繁华街头的普通路人,最终作品中的人物成为了一个随机变量,完全取决于他们出现在街头某个瞬间的巧合。

    展览还带来了迪科西亚在1997至2008年间受《W》杂志委任拍摄的一组编辑项目。在这些照片中,迪科西亚专用的模特和拍摄当地挑选的演员一同入镜,以此将丰富的叙事编织到造型师所选的设计师品牌服装当中。有时,这些图像并无时尚界传统上对公式化的美感与和谐的强调,而是在华丽与粗犷、想象与讽刺之间达成微妙的平衡。

    展览以《伊甸之东》(East of Eden)系列作为尾声。该系列始于2008年,灵感来自总统乔治·W·布什即将卸任时美国的经济与政治气候。作品的视觉语言展现出金融崩塌与《圣经·创世纪》之间的平行对应,整个系列由单独、甚至毫无关联的图像组成,但画面中的人物与事件都弥漫着同一种幻灭感。系列的标题取自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出版于1952年的小说,其中涉及了许多与《创世纪》相呼应的主题,像是经典的善恶之争、对认可与伟大的渴望、自我毁灭的能力,还有特别是对内疚与赎罪的感受。

    此外,迪科西亚的一系列宝丽来照片也在展览中呈现。它们有的与艺术家的系列作品直接相关,有的则拍摄了私人场景或是无法辨认的地点。这些照片让观者得以洞察艺术家的敏锐眼光和视觉上专注的事物,它们本身即构成了一组独立作品。

    本次展览中的各个系列作品呈现出迪科西亚职业生涯的完整面貌,体现了他的艺术实践中视觉及观念深度,并且凸显出他对今天年轻艺术家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