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的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该学堂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后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时期;其另一源头为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后发展为金陵大学,1951年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曾称金陵女子大学)合并,成立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在原南京大学、公立金陵大学等有关院系的基础上组建南京师范学院,校址设在原金陵女子大学校址。1984年改办成南京师范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高校行列。2000年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2015年成为江苏省与教育部共建高校。目前,学校正在着力建设“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名家大师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李瑞清、江谦、柳诒徵、郭秉文、李叔同、张士一、陶行知、陈鹤琴、吴贻芳、孟宪承、杨贤江、徐悲鸿、高觉敷、罗家伦、潘玉良、张大千、唐圭璋、傅抱石、陈邦杰、陈洪、吴作人、李旭旦、孙望等诸多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曾在此主政或执教。目前更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在此潜心耕耘,著书立说,培育后学。经过一代又一代南师人薪火相继、身教言传,历史性地生成了“严谨朴实”的学术品格,育就了“以人为本”的厚生传统,砥砺出“团结奋进”的拼搏意识,塑造了“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学校以“正德厚生、笃学敏行”为校训,形成了“严谨、朴实、奋发、奉献”的优良校风。
南京师范大学共有在职教职工3164人,专任教师1909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571人,副高级职称678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9名,爱斯维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入选6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名,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7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3名,国家“千人计划”青年人才4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名,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万人计划”人选7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3人。
南京师范大学充分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目前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10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3个。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2个学科获得A,4个学科获得A-,5个学科获得B+。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011年成立研究生院。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不含一级学科覆盖)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0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不含一级学科覆盖)2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9个,本科招生专业(含专业类)5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1个。学科已涉及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门类。
南京师范大学不断推进“厚生育才”战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拥有国家精品课程1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2门、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7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门、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1门,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相应课程“精彩一课”11门,国家特色专业8个,“十二五”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21本(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6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2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3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理科基础学科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各1个。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评为优秀,被列为江苏省内本科自主招生试点单位;学生在“挑战杯”等全国竞赛中多次获得特等奖或一等奖,4篇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南京师范大学积极实施“顶天立地”战略,科研成果追求原创,力攀高峰。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全国妇女与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全国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研究基地、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基地、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各1个。近些年来,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2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6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1项;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和《自然》上发表第一作者单位论文5篇,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6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第一单位),11部专著入选“国家哲学社科成果文库优秀成果”,科研成果入选200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我校教师主持、历时8年修订的点校本《史记》,入选《光明日报》“2013十大文化亮点”和《中华读书报》“2013十大文化事件”。
南京师范大学坚持协同创新,主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贡献。拥有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4个、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5个、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含培育点)4个、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3个、江苏首批新型重点高端智库1个、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老年学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培育点1个、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0个、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6个,江苏省工程实验室7个,江苏省渔业重点实验室2个,江苏省高校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个。依托优势学科和重点研究机构,并通过在地方建设一批卓有成效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成了一批富有自身特色的产学研合作领域。鼓励教师开展应用对策研究,积极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
南京师范大学一贯重视与海外的交流与合作,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学校是改革开放以后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大学,是国家设立的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对外汉语教学基地、首批华文教育基地和港澳台地区幼儿教育培训基地;设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南京基地、法国文化研究中心及南京法语培训中心、意大利文化研究中心等国际性研究和教学组织。在美国北卡罗来那州立大学、佩斯大学和法国阿尔萨斯大区建有3所孔子学院。与美国、英国等16所大学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81所大学设有学生海外学习计划。与世界上35个国家和地区的202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聘请外国专家400余人,其中长期专家56人。全年接收留学生1700余人。
南京师范大学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卓越,不断优化现代大学制度,整体推进学校事业发展。学校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厂(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先进集体”、“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进集体”、“全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全国高校节能工作先进单位”、 “全球优秀孔子学院”和“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江苏省首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 “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江苏省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学校”、“江苏省留学回国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园林式单位”等荣誉称号。
美术学院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已有115年的办学历史,其前身是晚清李瑞清主持的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这是中国美术教育史上首次开设的新型高等艺术学科。1928年该科演化而成的国立中央大学艺术教育科(后改为艺术学系),由吕凤子、李毅士先后主持教务。1928年徐悲鸿受聘为该科教授,1935年徐悲鸿任主任。徐悲鸿先生倡导新美术运动,坚持现实主义艺术的办学方针,并邀请美术界精英,如高剑父、张大千、陈之佛、颜文樑、庞薰琹、吕斯百、吴作人、黄君璧、黄显之、张书旂、傅抱石、秦宣夫等著名画家先后在此执教,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美术家和优秀的美术教师,在办学过程中形成徐悲鸿美术教育体系,这个体系代表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主流,主导了中国现代美术的创新和发展方向。新中国成立后,该系先后更名为南京大学美术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1999年改办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目前,美术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有教授25名,副教授23名,博士生导师12名,硕士生导师39名,教职工共一百余人,近年来在美术创作、理论研究及艺术设计的开发应用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美术学”是省级品牌专业,“水彩水粉”、“草书艺术”是江苏省精品课程,动画专业在全国高校连续四年排名第一,现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美术学院现有美术学博士后流动站,美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美术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设计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是国家首批艺术硕士专业(MFA)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是 “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是“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中国玩具协会确定为“中国玩具行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并获准为全国首批“玩具设计师”资质认证单位。作为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试点工作院校,美术学院依托雄厚的学科实力,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建立了“徐悲鸿美术教育实验班”。近年来,学院承担8项国家级科研项目,19项省级科研项目,与英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意大利等国高校以及国内相关研究院(所)、企业建立教学、研究、实践合作关系,先后有5批在校学生分别赴俄罗斯、美国、加拿大进行互认学分的短期驻学,各专业面向海内外招收本科生、研究生。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设有7个系,7个研究所,5个实验室和3个中心,1个教研室,分别为中国画系、西画系、艺术设计系、摄影与媒体艺术系、书法系、史论系、动画系,美术教育研究所、徐悲鸿研究所、美术学研究所、雕塑艺术研究所、陶瓷艺术研究所、影像文化研究所、设计艺术研究所,摄影与媒体艺术实验室、动画实验室、陶瓷艺术实验室、雕塑实验室、玩具实验室,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南京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继续教育中心、美术教育教研室,有4个专业,15个专业方向。目前在校本科生有1113名,硕、博士研究生504名,以及韩国、法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留学生。
南京师范大学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名家大师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李瑞清、江谦、柳诒徵、郭秉文、李叔同、张士一、陶行知、陈鹤琴、吴贻芳、孟宪承、杨贤江、徐悲鸿、高觉敷、罗家伦、潘玉良、张大千、唐圭璋、傅抱石、陈邦杰、陈洪、吴作人、李旭旦、孙望等诸多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曾在此主政或执教。目前更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在此潜心耕耘,著书立说,培育后学。经过一代又一代南师人薪火相继、身教言传,历史性地生成了“严谨朴实”的学术品格,育就了“以人为本”的厚生传统,砥砺出“团结奋进”的拼搏意识,塑造了“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学校以“正德厚生、笃学敏行”为校训,形成了“严谨、朴实、奋发、奉献”的优良校风。
南京师范大学共有在职教职工3164人,专任教师1909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571人,副高级职称678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9名,爱斯维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入选6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名,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7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3名,国家“千人计划”青年人才4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名,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万人计划”人选7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3人。
南京师范大学充分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目前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10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3个。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2个学科获得A,4个学科获得A-,5个学科获得B+。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011年成立研究生院。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不含一级学科覆盖)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0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不含一级学科覆盖)2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9个,本科招生专业(含专业类)5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1个。学科已涉及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门类。
南京师范大学不断推进“厚生育才”战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拥有国家精品课程1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2门、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7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门、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1门,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相应课程“精彩一课”11门,国家特色专业8个,“十二五”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21本(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6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2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3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理科基础学科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各1个。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评为优秀,被列为江苏省内本科自主招生试点单位;学生在“挑战杯”等全国竞赛中多次获得特等奖或一等奖,4篇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南京师范大学积极实施“顶天立地”战略,科研成果追求原创,力攀高峰。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全国妇女与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全国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研究基地、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基地、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各1个。近些年来,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2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6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1项;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和《自然》上发表第一作者单位论文5篇,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6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第一单位),11部专著入选“国家哲学社科成果文库优秀成果”,科研成果入选200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我校教师主持、历时8年修订的点校本《史记》,入选《光明日报》“2013十大文化亮点”和《中华读书报》“2013十大文化事件”。
南京师范大学坚持协同创新,主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贡献。拥有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4个、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5个、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含培育点)4个、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3个、江苏首批新型重点高端智库1个、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老年学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培育点1个、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0个、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6个,江苏省工程实验室7个,江苏省渔业重点实验室2个,江苏省高校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个。依托优势学科和重点研究机构,并通过在地方建设一批卓有成效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成了一批富有自身特色的产学研合作领域。鼓励教师开展应用对策研究,积极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
南京师范大学一贯重视与海外的交流与合作,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学校是改革开放以后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大学,是国家设立的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对外汉语教学基地、首批华文教育基地和港澳台地区幼儿教育培训基地;设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南京基地、法国文化研究中心及南京法语培训中心、意大利文化研究中心等国际性研究和教学组织。在美国北卡罗来那州立大学、佩斯大学和法国阿尔萨斯大区建有3所孔子学院。与美国、英国等16所大学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81所大学设有学生海外学习计划。与世界上35个国家和地区的202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聘请外国专家400余人,其中长期专家56人。全年接收留学生1700余人。
南京师范大学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卓越,不断优化现代大学制度,整体推进学校事业发展。学校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厂(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先进集体”、“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进集体”、“全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全国高校节能工作先进单位”、 “全球优秀孔子学院”和“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江苏省首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 “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江苏省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学校”、“江苏省留学回国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园林式单位”等荣誉称号。
美术学院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已有115年的办学历史,其前身是晚清李瑞清主持的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这是中国美术教育史上首次开设的新型高等艺术学科。1928年该科演化而成的国立中央大学艺术教育科(后改为艺术学系),由吕凤子、李毅士先后主持教务。1928年徐悲鸿受聘为该科教授,1935年徐悲鸿任主任。徐悲鸿先生倡导新美术运动,坚持现实主义艺术的办学方针,并邀请美术界精英,如高剑父、张大千、陈之佛、颜文樑、庞薰琹、吕斯百、吴作人、黄君璧、黄显之、张书旂、傅抱石、秦宣夫等著名画家先后在此执教,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美术家和优秀的美术教师,在办学过程中形成徐悲鸿美术教育体系,这个体系代表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主流,主导了中国现代美术的创新和发展方向。新中国成立后,该系先后更名为南京大学美术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1999年改办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目前,美术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有教授25名,副教授23名,博士生导师12名,硕士生导师39名,教职工共一百余人,近年来在美术创作、理论研究及艺术设计的开发应用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美术学”是省级品牌专业,“水彩水粉”、“草书艺术”是江苏省精品课程,动画专业在全国高校连续四年排名第一,现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美术学院现有美术学博士后流动站,美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美术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设计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是国家首批艺术硕士专业(MFA)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是 “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是“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中国玩具协会确定为“中国玩具行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并获准为全国首批“玩具设计师”资质认证单位。作为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试点工作院校,美术学院依托雄厚的学科实力,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建立了“徐悲鸿美术教育实验班”。近年来,学院承担8项国家级科研项目,19项省级科研项目,与英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意大利等国高校以及国内相关研究院(所)、企业建立教学、研究、实践合作关系,先后有5批在校学生分别赴俄罗斯、美国、加拿大进行互认学分的短期驻学,各专业面向海内外招收本科生、研究生。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设有7个系,7个研究所,5个实验室和3个中心,1个教研室,分别为中国画系、西画系、艺术设计系、摄影与媒体艺术系、书法系、史论系、动画系,美术教育研究所、徐悲鸿研究所、美术学研究所、雕塑艺术研究所、陶瓷艺术研究所、影像文化研究所、设计艺术研究所,摄影与媒体艺术实验室、动画实验室、陶瓷艺术实验室、雕塑实验室、玩具实验室,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南京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继续教育中心、美术教育教研室,有4个专业,15个专业方向。目前在校本科生有1113名,硕、博士研究生504名,以及韩国、法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留学生。
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文苑路1号
展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