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明月深心——晚明清初浪漫主义书法特展  返回

明月深心——晚明清初浪漫主义书法特展

-
展览作品

    展览评论

    长期以来,在人们印象中,晚明实在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但近年来,对于晚明之研究,已不再局限于当时的政治,更多学者关注于晚明的社会经济与思想文化的变化,对于晚明这段历史的认识也有了可喜的变化。学者发现,虽然晚明党争不断,腐败不堪,但它却是中国历史上最关键的社会转型期,也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时期。
    这一时期禅宗思想十分盛行,阳明心学快速发展,尤其是泰州学派,从哲学到文学艺术,都表现出空前强烈的个性解放思潮,一大批艺术家重个性、重独创、重主体情感的抒发,使得程朱理学和拟古主义都遭到强烈的批判。在这个思潮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徐渭、李贽、汤显祖、公安“三袁”与董其昌等人。其中,徐渭和董其昌是书画界的代表,徐渭强调“出乎己”的“独创”和“天成”,而董其昌则主张“真率”和“平淡”。在书法实践上,徐渭的书法表现出了粗头乱服的狂放,而董其昌的书法则流露出平淡与虚灵,这和哲学上的“童心说”、文学上的“独抒性灵”一样,都是晚明个性解放思潮的产物。
    在这股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下,晚明书坛出现了一大批意识相近、具有浓重改革精神的书法家,他们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笔墨热情奔放,敢于表达自我,后来这一创作思潮被称为晚明浪漫主义书风。徐渭无疑是这一书风最杰出的代表,此外还有“晚明四家”之誉的邢侗、董其昌、米万钟、张瑞图,云间书家莫是龙、陈继儒,篆隶书家赵宦光、宋珏,女书家邢慈静,明末同年书家黄道周、王铎、倪元璐以及傅山等人。明朝覆灭后,属于晚明浪漫主义书风的王铎、傅山等人以不同身份进入清朝,并在文化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清初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晚明书风的延续,因此,由明入清的钱谦益、吴伟业、周亮工、戴明说、法若真等“降臣书家”和普荷、陈洪绶、万寿祺、归庄、查士标、龚贤、宋曹、朱耷等“遗民书家”也应当被纳入晚明浪漫主义书风之中,直至这批书家谢世,晚明浪漫主义书风才偃旗息鼓。
    从徐渭到王铎,虽然各具个性,笔法和章法都不尽相同,也没有直接的师承关系,但这些书家的笔下都真实地反映了那个“天崩地裂”的时代,有着共同的时代特征。如果非要具体说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的话,那应该就是悬臂挥毫的书写方式、摆动的用笔、横撑的结体和高堂大轴、巨幅长卷的书法形式了。他们对传统的书法形式有了重大突破,八尺到丈二的作品在这些书家手中如云烟变幻,如飞瀑倾泻,气势之大,史无前例。他们将这种明代以来才出现的书法形式发挥到了极致,为明代书法形式美注入了新内容。
    展览精选本院晚明清初浪漫主义书法作品三十件(套),集中展示徐渭、董其昌、张瑞图、黄道周、王铎、傅山、陈洪绶、龚贤、朱耷等二十四位书家的代表之作。这一批书家,大多生活在亡国边缘,有的还亲历了亡国之痛,有人选择抗争,有人选择接受现实,但无论如何,大明朝仍然是他们的精神归宿。正所谓“书为心画”,让我们通过他们的书法作品,感受一下他们的内心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