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戏说人生——虞村作品展  返回

戏说人生——虞村作品展

-
学术主持:王林
参展艺术家:虞村
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2016年9月28日至10月9日,由朱屺瞻艺术馆主办的《戏说人生——虞村作品展》在朱屺瞻艺术馆举办,展览集中展出了来自苏州的当代艺术家虞村先生最新创作的六十余幅国画、油画和手稿等作品。虞村的作品既不单一亦不草率,画得非常之不学院但有品质很讲究。不是嬉戏不是玩世也不是调侃,而是对世事人情天道物理的洞察与穿越,必有深度而非表层化。虞村所为,因为生动有趣故有卡通味;因为针对性强故有漫画性;因为自由即兴故不乏涂鸦感。

    虞村绘画才气横溢,但童真著现,此所谓“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他用另一种目光看待世界,看得通透,看得真切,也看得与众不同。当代艺术所为,无非是要让参与者去蔽存真,使其精神个性还有生长发育、丰富饱满、不断深化与升华的可能性。艺术只要能够揭示周遭世界与当下中国人生存的秘密,都会成为此间混现代与后真相时期的证明。


    展览评论

    虞村艺术集评

    水天中:原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批评家
    我一直在关注虞村的绘画——不是由于他的“功力”深厚,也不是由于他的观念前卫,而是由于他卓尔不群的创作态度。他以简约、含蓄的笔法描写世相百态,在视觉刺激之后引发苦涩的回味。他的作品里不但难于找到“主旋律”,甚至难于辨识“真善美”与“假恶丑”。也许,那一切正经东西,经过他的消化和反刍,全都显露出化妆之前的本相,于是呈现一种陌生感,这正是虞村作品的特色。由于精神气质和艺术追求的差异,这种艺术格调在大多数画家作品中很难看到。

    陶咏白: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艺术评论家
    看虞村的画,我觉得可爱又可气,可爱的是他画得自由自在,毫无顾忌,随便怎么都可以,天真得就像儿童画那么好玩。可气的是他肆无忌惮地把人画得那么丑,漫画化了,很不正经。虞村的画还是关注了人的生命,关注了社会生活的一种状态。我觉得从绘画本身来讲还是比较成功的。

    贾方舟:中国艺术批评家网学术主持,艺术策展人,评论家
    虞村在艺术表现上努力使自己回归到“原生”的艺术状态。他崇尚人类本有的那种艺术天性,那种毫无造作之气的孩童般的天然、率真、稚拙。他追求一种不要经由理性干预的轻松自由的创作状态,这是经过严格专业训练的画家很难达到的一种境界。

    刘骁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艺术策展人,批评家
    这种画本身就是考验才能的,考验才气的.虞村是经过了好长时间摸索的,是找他释放自己才能的一个最合适的方式。要没有才气根本就不行。我觉得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画这种画,剩下的表现的就是性灵和天分。他最后要追求“妙得”,这个是很神秘的事情,说不清楚,批评界也说不清楚,批评界对“妙”没什么话好说,只是说这个画太好了,而且这种话语只能是在内行之间发生共鸣而生效,在这一点上理论几乎是无能为力的。

    皮道坚: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艺术批评家
    因为确实有很多人一看虞村的画就容易觉得他是用儿童的纯真之眼来画画,来表达他的儿童般的生活感受。但我觉得虞村的画主要是一种表达,一种价值观的表达,并且是一种另辟蹊径的、别出心裁的表达。他的那种看似涂鸦、看起来漫不经心,实际上倒是像陶渊明说的:“此中有争议,欲辩已忘言”。我觉得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神和艺术创作方式在当下很自然的一种伸延。我认为今天把他作为个案来研究是有意义的,他的画不仅仅只是一种趣味。也许上世纪80年代朱新建开始画新文人画的时候,包括画小脚女人的时候更多的是一种趣味,但虞村的画不是“趣味”两个字可以简单地概括的。

    陈孝信: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理事,策展人,艺术批评家
    虞村的整个创作里有一个关键词叫“屌不揉”。虞村的作画我觉得应用上“蹂躏”两个字。他蹂躏了正经、蹂躏了正统、蹂躏了尊严,消解了所谓的意义,实际上是一种荒诞、无意义、可笑……这就是“歪眼看人世”背后的“东西”。

    彭德: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史家,艺术评论家
    虞村的画很有性格,画面人物造形有些夸张,色彩老辣而不张扬。他的用笔显得不大经意,松动而流畅,有表现主义油画的情趣和大写意水墨画的韵致,乍一看像涂鸦,细看构思很经意,如同江苏泡菜,不咸,不淡,有味。虞村的素材来自于现实中的人-习见的人、人情与人际关系,却又不是在复制现实而是对现实的调侃或反思。这是一种醃制过的现实。同现实相比,它们变了形,变了色,变了味,但没有变质。

    邓平祥:湖南省油画协会名誉主席,策展人,艺术批评家
    看虞村的画和展览,我有一个特殊的感觉,就是我认为他的状态很好,很松弛。这个松弛啊,真是一个艺术难得的状态。

    栗宪庭:原《中国美术报》编辑,《中国网》专栏作家,策展人,艺术批评家
    虞村的画感觉是写出来的!这个我觉得很重要!我觉得是从关良到新文人画到虞村,现在就是虞村把这个东西画出来了!这个就是虞村很大的一个价值!

    王林:四川美术学院教授,艺术策展人,评论家
    虞村的涂鸦,有意不要技术的绘画。在美国最典型的是基思•哈林,地铁墙面上涂鸦,双勾的人物、动物、等等。涂鸦对绘画的影响,就是有意排出学院的技艺性,希望用非技艺的方式来造成绘画形象与传统不一样的地方。虞村非常典型,有一种来自民间的执著的表现精神,画中的每一个地方都是学院派不能容忍的,都是不对的,都是画错了的,但很有味道,很幽默。虞村的画法有很多东西是从文人写意画的笔墨脱胎出来的,以此转换作为他对学院写实系统的消解,做得非常到位,和费舍尔的方法很不一样,这一点特别值得研究。

    殷双喜: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副主编,博士,策展人,艺术评论家
    虞村打开了一扇大门。画画原来可以这样画,可以很本真地、很自由地、无拘地画,无功利的画,他这种心态其实是比较接近艺术本质的东西。他启发了我们,他这种平易近人,很朴实.我觉得这里头真有某种大师的素质和气质.

    吴亮:《上海文化》主编,策展人,文艺批评家
    技术被简化,一种或几种表情的重复,从匮乏中透出丰富性,将粗野和幽默揉为一体,意义的模糊,沉思,幼稚肤浅,笨拙,反崇高反庄严甚至反优美,没有象征,没有预设的意图,乌合之众,歧义,嘲弄,对嘲弄的嘲弄,呆滞的狂喜,这就是我所能分享到的虞村的画。

    朱新建:原南京艺术学院教师,后为南京书画院画师,艺术家
    虞村的心思一直在当代文化、当代性这个东西耿耿于怀。虞村的画有点不太管文化意义上的油画这种画种,所以虞村画到今天这种程度,我觉得还是表达内心能表达出很多东西。

    鲁虹:深圳美术馆理论研究员,策展人,艺术评论家
    在虞村的画作中,我觉得,恰恰是通过十分奇特的图像嫁接、拼装,一些碎片般的图像才得以组成具有演义特点的历史文本。这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思考特定历史的新视角,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思考特定历史的新方式。

    李小山: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策展人,艺术评论家
    虞村的画非常的个人化,同时又没有图式的框框。按照以往的经验,个人化的表达往往容易造成某种随意性,但我从虞村的画中,发现了他的严肃,他的执着,这是他赖以成功的基础。

    杨小彦: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艺术评论家
    画到生时方为画!
    今天,画之大敌是俗与熟!展览体盛行,周到,仿照片,独独缺了魂灵!
    虞村要回到初始状态,回到童真,回到自然,回到人睁开眼的一刹那!
    那可是永恒的一刹那!
    于是就有了他的艺术!他的画!
    我也在他的画中,让我通过他的画,重新认识我自己!

    朱青生: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教授,博士,艺术史家,艺术评论家
    我觉得虞村,他要是不做艺术的时候也照样生活,照样有他的情绪、照样有他的妄想。于是,这个画里面发掘的东西常常带有画以外的东西,所以像虞村这种人实际上就是当不得不用一种艺术表达的时候,艺术就成为他的这种性情的变现。

    徐虹:中国美术馆学术部主任,艺术批评家
    他的艺术带有一种很中国式的幽默。我几年前曾经和一个收藏家谈过,他问我:“谁是很值得收藏的”?我说:“虞村”,他说:“为什么”?我说:“他具有中国当代艺术中很少有的幽默感,这种幽默感确实和中国的传统资源和民间资源有关,他不是借助西方的,而且这种幽默感也和中国传统文人有关,但是他的这种幽默比传统中国文人的酸、自以为是来的更有生活的基础,更有现实性”。

    王端廷: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外国美术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艺术评论家
    虞村的绘画有漫画画的倾向,有一种调侃的性质,但他这种绘画还是应该归类于表现主义,他是一中漫画化的表现主义。他的绘画并不是对现实的再现,更多的还是表达他对现实的感情反映。虞村对所有人物、所有形象的处理都带有“去智化”的倾向,所有的人物在他的画里都变得呆头呆脑,这是他对社会、对世界、对所有人的看法,他对所有的对象都表达了批判性。

    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艺术批评家
    我觉得虞村的调侃不是一种庸俗滑稽,而是一种严肃的调侃。他关注的是当代中国甚至国际的时政和各种社会现象。有的是揭示人的本性的特点或者弱点,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来,应该说有一定的批判意识。所以我认为虞村的艺术是中国当代表现主义绘画的一种很有个性的,很独特的形式,值得我们继续关注和研究。

    顾丞峰: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艺术批评家
    虞村的画是一个自由嬉戏者的游戏。游戏中不止有厚重,而且可以有崇高。先哲所言极是:只有当人完全意义上的人时,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是完全意义上的人。

    王小箭: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策展人,艺术评论家
    胡来和乱整,既是虞村的艺术观也是他的人生观,包括谈论艺术问题,他避讳使用正规术语。其实他的艺术方式可以称为“嬉皮”、“调侃”,但这种正规术语恰恰是对他反正规化的消解。因此,出于对他的尊重,我用“胡来”和“乱整”来说他的艺术。

    杨卫:天津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策展人,艺术批评家
    虞村的作品,我觉得恰恰是对图片的一种破坏,或者是回到原先的架上画的一个本体上来,反图片的。这个东西恰恰就是虞村的价值观,他站的这个角度恰恰弥补了目前大家都是一个方向走,要代表中国形象、中国什么。他是去发现常常被人忽略的一些东西,然后拿这个东西来弥补那种形象背後的一些东西。虞村把“出世”的东西拿到现实中来进行植入,所以也就产生了一种陌生感,或者说构成了对现实的一种超越,一种破坏。就目前来说,把传统的东西转换到当下,来干预现实生活的艺术家却很少。

    李晓峰: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批评家
    栖居太湖水岸的虞村,用与生俱来的稚拙天真,密切关注世界时事,各类介质的新闻图像都成为他入画的素材。“古今天下事,都付笑谈中”,虞村的“笑谈”是将之幼稚化,几乎是喜剧的,也隐现着悲悯。虞村说愿意把身段放低到躺下,还是时时目击着人类的种种荒谬与可笑,形似天真的虞村关切人类命运并寄予深刻同情,他好像期冀着以他单纯稚拙的画笔消解掉人类的不幸。

    吴鸿:艺术国际网网站主持,艺术批评家
    我觉得虞村应该是典型的才子,他的玩世不恭的外表其实他是很内心的,虞村是有他的方法。我觉得他的价值是体现在他在努力用那种“弱智的眼睛”,或者说是用一种“纯真之眼”在看这个世界。那么,在这双纯真之眼的审视下,现实是荒诞和丑陋的。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我们在嘲笑别人“弱智”的同时,也是在折射着我们自身因为理性的优越感的丑陋。所以,我认为虞村的作品实际上在让我们换一种视角,换一种思维去重新看待那个我们已经自以为习以为常了的世界,从中去发现那些我们自以为是常识之下的人性的荒诞和渺小。

    高岭: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策展人,艺术批评家
    在当代中国油画界,虞村先生的稚拙画是出了名的。
    轻松但不肤浅,稚拙但非低级,潇洒却有所眷恋,灿烂又有所持守,这些特征使得虞村的画在当下的中国独树一帜,成为不可复制却又带有新的中国元素的艺术佳作。虞村的绘画,以其鲜明的艺术个性和造型语言,使人相信,平面绘画依然具有其他艺术媒介和形式难以取代的视觉魅力和可能性。

    黄笃:《今日先锋》“艺术”栏目主持,国际策展人,艺术批评家
    虞村的绘画与人的生存状态紧密相关,其风格富有个性与张力,并机巧融合了质朴、自然、表现、幽默的要素,既表现了人的形象本真,又再现了人的内心纠结,还呈现了能窥视到事物表征背后的玄机。这就是虞村绘画的意义所在!

    尚扬: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家
    虞村的画,有关良的味道。良公画戏,虞村是将今天的事涂抹写意,他的画有而今画界难得见到的灵性和自由,好玩耐看,妙趣横生,谐趣间却又现出思考和追问,像这样画的人不多,而能这样画的人就更少了。

    管郁达: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艺术批评家
    就像进入了“疯人院”——虞村的绘画的确荒诞不经、虚空如镜:有如正在中世纪那些“愚人船”上演出的一幕幕活剧。在虞村的世界中,疯癫与艺术作品同时存在,并使艺术作品的真实性开始出现,艺术作品和疯癫共同诞生和变成现实的时刻,就是世界开始发现自己受到那个艺术作品指责,并对那个作品的状况负有责任的时候。
    虞村的绘画试图揭示和表现这种潜意识的力量。 自我清除任何文化负担与文化形式对人性的遮蔽。在理性之外,以“疯癫”的艺术精神,重建内心世界与理性世界的平衡与联系。

    陈村: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家
    我一点不懂画。我的说是瞎说。我看画是用任性的目光,爱或不爱都没道理。但我真的喜欢虞村先生的画。我跟他说过,有天,上厕所拉来一本书,是他的画,看了好久,叹服。按常识,我在厕所发布的是真言,而在主席台是谬论。想起来,是我有点喜欢笨头笨脑人的意思,喜欢照相机那么精确了,画画正可以随便省略。有省略才有集中呢。
    本人是酸人,实不相瞒,有点悲哀的。那么,我努力再看虞村先生的画,他不悲哀,我悲个鸟?于是,我跟他一起开心,庆祝生命的各种瞬间。

    帅好:独立批评家、历史学者、资深调查记者。
    我尚未进入虞村及其作品的思想层面,从作品内容上看,表现了人们日常生活被碎片化的一个过程。这个进程里,作为整体社会生活的从生到死的准则、德性,已失去存在的可能。那么,维系当代社会秩序的良善何处寻找……虞村笔指‘’实然‘’时,人与人关系的理性自由却在‘’应然‘’处。

    荒林: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女性主义学者
    在这个地球村时代,视觉图像已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虞村并不是中国当代画家中第一位以图像为素材创作的画家,但他也许是第一位把视觉图像变形却因而还原出其中本真意味的画家。

    查常平:《人文艺术》主编,博士,圣经学者,批评家
    虞村的绘画,在充满童趣的氛围中反讽现实、在反讽现实中带给艺术爱者以艺术的童趣。其人物形象,多经过丑化的、夸张的乃至黑色幽默般的变形。生活中再严肃的包括那些体育竞技的、明星表演的场面,在虞村的画笔下都变得异常轻松,有时也不乏苦涩的微笑,进而让人思考画面所表达的主题关怀之意指。

    武艺: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副教授,艺术家虞村的画在我脑子里印象极深,这印象甚至都来不及积累,是那种“瞟”一眼便挥之不去了。他的画在我这儿从一开始就没有了画种的界限,想想他自己也许从来没有把画种看的很重,对他而言,除了内容还是内容,这画的内容惟有他去表达时才显得恰如其分。

    胡斌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副教授,评论家
    虞村画画似乎全无包袱,涂涂写写,全由着自己脾性来驱遣。他以洗练、稚拙、流淌的独特笔触将社会生活中的人物百态涂写出来,让人有忍俊不禁之感。他笔下的世界有的来自于影视中的新闻娱乐画面,多是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有的则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琐细甚至低俗的身体、生存活动,但一经他那个性化的挥写,这个世界便具有了十足的诙谐感,这里有着平头百姓对着周遭社会评头论足的朴实味道,同时又暗含着所谓知识分子心怀天下的劲儿。不过因裹挟着这个时代的那股调侃气息,他的笔调和语气都是一副一点正经都没有的模样。我觉得,他的油画作品兼有文人之气和乡野之趣,他有点像生活在当下的一名逸士,既没有旧式文人的酸楚味,也不做那时代的弄潮儿,而好似那醉眼迷蒙看世界的独行客,以超脱松动的笔致勾勒着人世幻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