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配合1939年纽约世博会“未来世界”的主题,1938年美国总统罗斯福邀请爱因斯坦为5000年以后的人类写一封信。爱因斯坦用特制的纸张与墨水写下了《致后人书》,他回顾了人类取得的重要科学技术成果,也表达了对战争的担忧。把这封信与凝聚着20世纪上半叶人类智慧的器物被放置于一个特质容器内,一起埋入地下,等待若干年后的人们再挖掘出来研究,这个行为被称之为放置“时间舱”。
本次展览以“时间舱”为题,意欲引入时间意识,切片当代艺术对客观世界的映照,既是审视过去,同时也关照未来。展览展出26位当代艺术家的40件作品,涵盖绘画、雕塑、摄影、装置、影像、行为等多种媒介,呈现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近半个世纪的当代艺术生态。试图从全球景观中织就一张线性的图景,阐述任何表达都可以具备产生多元性艺术语言的可能性。时间与艺术创作历来是相生关系,这体现在艺术家对某一课题的持续研究,同时全球的复杂进程,文化的多样性,技术推动的媒介出新也对艺术语言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支撑。后疫情时代人类处在技术爆发的节点之上,AI艺术,NFT等创作方式方兴未艾。在未来,艺术将怎样作用于社会与大众?本次展览呈现过去与当下,也希望能够给公众提供对未来的想象。
当前国内民营美术馆发展如火如荼,仓美术馆也应运而生。仓美术馆致力于当代艺术的研究、收藏、交流、展示和传播,努力成为激发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场域。同时,根植杭州这片深厚的文化沃土,深耕在地属性,建立美术馆与城市、公众、社群的共生关系。时间舱是一个在未来能够打开的时间概念。今天,仓美术馆埋下的“时间舱”,以一种有意识的慢,在激流中打磨自身,未来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
——曹茂超
本次展览邀请到了26位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的当代知名艺术家,日本物派大师关根伸夫、菅木志雄;韩国单色绘画代表艺术家沈文燮以及亚洲影像艺术的代表李二男;1999年获得美国文化最高奖“麦克·阿瑟天才奖”,2007年荣获美国版画艺术终身成就奖的著名艺术家徐冰带了他享誉国际的作品《天书》;中国最具有争议的行为艺术家何云昌,每次做他的作品之前都要签下一个“生死状”所以看他的作品需要一定的心里准备。梁绍基三十余年来,潜心在艺术与生物学,装置与雕塑、新媒体、行为的临界点上进行探索,创造了以蚕的生命历程为媒介、以与自然互动为特征、以时间、生命为核心的“自然系列”。丁乙从 80 年代后期开始,他将视觉符号“十”字以及变体的“X”作为结构和理性的代表,以及反映事物本质的图像表现的代名词。
参展艺术家们多次参加“卡塞尔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光州双年展”“哈瓦那双年展”“上海双年展”等国际一线学术大展;并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卢浮宫博物馆、古根海姆博物馆、泰特美术馆、蓬皮杜艺术中心、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等国际机构中亮相;作品被联合国总部、大英博物馆、LV基金会、红楼基金会、白兔美术馆等重要机构收藏。本次展览的40件参展作品绝大多数是首次在杭州露面,将给杭州及周边城市钟爱观展的观众一场当代艺术的视觉盛宴。
400-960-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