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身外之躯  返回

身外之躯

-
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BROWNIE Project于上海艺术月期间欣然呈现陈孟涵、黄含康、金赞颂、麦海士四位艺术家的作品。在他们的绘画与雕塑中,身体被用作为达成某种超越的工具,分别化作肉身与实在间离的隐喻、心智与自然的中介、数码造物的历史回应与政治寓言。这些基于身体的表达将身体从其原初的物理属性中解放,将其模糊和延展为精神社会研究与情感的能动——最终指向一种“非身体(non-body)”的可能。四个篇章于画廊空间中穿插,启程一场漫长而内向的身体本能(力比多流)与身体本质(死亡欲望)间的折返。

    “身外之躯”所聚焦的非身体(non-body)性,衍生自法国人类学家马克·奥吉(Marc Augé)的“非场所(non-place, non-lieux)”概念:那些难以使人产生认同感与产生人际关系、不具有历史性的空间。身体作为容载器官、机体功能的空间单位,物理上是天然,独属且独立于外部世界的,是与当下状态紧密联系的有机体。与之相对的,非身体是流动的、未完成的、连接其主体的当下与过去,并作为一种情态与身体同时存在且相互作用的。非身体是精神意志的广延,不同于身体外形明了、体积稳定的独立存在,它具备向内、向深处隐匿,却能连接时间与空间的力量。非身体在艺术家们的作品中以身体与其喻体的形象出现,人的骨肉(金赞颂),兽首(陈孟涵),类似人体的山体(麦海士),捆绑与联络众多身体的织网(黄含康)同时向终结的本质蔓生并提出想象:在肉身飘摇甚至消饵的景况中,如何以精神的自由活动去接近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