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间隙曲  返回

间隙曲

-
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德玉堂画廊荣幸呈献中国当代艺术家陈晗的最新个展《间隙曲》。宛如一首蕴含辩证关系的双重奏,展览以两组看似对立却又互为镜像的心灵景观展开叙事:一边是音乐世界中看似复杂却自然融为和谐的灵性交响,另一边则是人际关系中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汹涌的心理角力。透过这种充满张力的双重性结构,陈晗试图在光影交织的画面中描绘出一幅当代人的心灵图景,探寻那些游离于语言边缘、潜伏于日常缝隙中的微妙心绪。

    陈晗1973年生于沈阳,2005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现工作和生活于沈阳与北京。宛如执着的心灵考古学家,他始终在艺术创作的地层中发掘那些细微却深刻的情感化石。承袭自鲁美的美学基因,使他得以在画面构建中以扎实的技法为基底,在色彩与体量的辩证中淬炼出一种凝重而深邃的精神意境。这种创作特质不仅是艺术语言的积淀,更像是一把开启心灵密室的钥匙,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些被现代性遮蔽的内心本质。

    在本次展览中,陈晗将艺术视角投向音乐的精神领地。音乐主题的作品犹如一曲复调赋格,将纷繁的音符编织成一幅和谐的精神画卷。艺术家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捕获了乐手之间转瞬即逝的精神共振——那些指尖的跃动、眼神的交汇,都在传递着一种超越语言的纯粹对话。音乐在此成为了理想化情感的隐喻,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最为澄澈的精神交融状态;与此形成鲜明对位的是另一组关于人际关系的作品。在这些表面平静的日常场景中,陈晗以解剖学般的精准目光剖析着人物之间潜藏的紧张与疏离。画面中的人物多以两三人的群像构成,他们的关系表面上安静甚至亲密,却在不经意间透露出一种难以调和的焦虑。那些微妙的姿态、若即若离的空间关系,都在指向当代人际关系中的某种本质性困境。这些作品恰似一面折射当代困境的棱镜,既映现出个体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压抑,又照见群体生存状态中普遍而隐秘的心理张力。

    这两组作品的并置构成了一种深具哲思性的辩证:音乐世界中的和谐与人际关系中的紧张,犹如存在的两极。在音乐的纯粹世界里,情感能够突破现实的藩篱,达到某种理想的共鸣状态;而在日常生活的场域中,即便是最亲密的关系也可能暗藏着无法逾越的鸿沟。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艺术家对人性本质的深刻洞察,更揭示了现代性语境下情感表达的根本困境。在陈晗的创作实践中,那些容易被忽视的情感细节——若有若无的姿态,抑或是空间中无形的压迫感——都被赋予了特殊的存在重量。这些细节在他的画笔下被无限放大,成为解读当代人精神困境的密码。艺术家并不执着于情绪的戏剧性表达,而是以一种内敛而克制的方式,让这些情感在画面中自然流动,使观者在观看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情感层次。

    《间隙曲》暗示了艺术家对情感表达本质的哲学思考。在陈晗的画笔下,音乐与生活、理想与现实、和谐与紧张不断交织,编织成一幅关于当代人精神世界的深刻素描。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得以在纷繁的现实中停驻片刻,聆听那些默然的共鸣,触摸那些难以言说的情感真实。这种对人性深层的探索与对艺术语言的不懈追求,使陈晗的作品在国际艺术界获得广泛认可。其作品不仅在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久丽美术馆、东宇美术馆等重要机构展出,更被塔斯马尼亚古今艺术博物馆、DSL收藏、现代传播集团、江南布衣集团等机构永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