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迪尔克·萨尔兹:光色维度  返回

迪尔克·萨尔兹:光色维度

-
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蓝骑士艺术Bluerider ART 上海・外滩荣幸宣布将于2025开春(3月8日)推出代理德国艺术家迪尔克・萨尔兹(Dirk Salz)的亚洲首次个展「迪尔克・萨尔兹:光色维度」(Dirk Salz:Dimensions of Light and Color)。迪尔克・萨尔兹以特殊媒材,色彩,反射的透视性作品著称,他擅长通过颜料与环氧树脂的反复叠加,构筑出深不可测的抽象色块,呈现如光学幻觉般的视觉效果。观者自身的倒影及观看环境的漫反射成为作品的构成因素,视觉体验与作品的互动也是他的创作目标之一。当光线条件改变或观者的视角变化时,作品上的细节也会因而改变,为观者探究其作品深度时增添了神秘色彩。

    迪尔克·萨尔兹(b. 1962)出身于艺术世家,从小学习绘画与艺术史,现创作居住于德国鲁尔河畔米尔海姆。萨尔兹在创作过程中从不使用笔刷和画布,而是借以油漆滚筒及泼洒树脂的重力,使得他的作品跳脱出传统极简主义,持续探索透明度、色彩的影响与光线和空间的关系。作品被阿克苏诺贝尔艺术基金会及众多私人藏家与著名机构收藏。

    展览名「光色维度」,探索光与色彩作为艺术媒介所承载的多重维度。光,象征启示与能量,是所有视觉艺术的基石;色彩,则作为情感与生命的语言,展现无限可能;维度,不仅是物理上的空间结构,也延伸到精神的层面。通过光与极简色块、线条的变化模糊了现实与虚幻的空间维度,萨尔兹引领观众进入一场沉浸式的感官体验。

    迪尔克·萨尔兹深受西方1940-1970年间抽象表现主义与极简主义的影响,通过线条、色彩、形状和抽象构图来传达情感与理念,拒绝具象描绘。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以大面积的色块营造沉静的冥想氛围,巴尼特·纽曼(Barnett Newman)运用大片纯色背景与垂直线条创造强烈的视觉效果,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和丹·弗莱文(Dan Flavin)以简单的几何形状和工业化材料为特征,创造出极具现代感的作品。近期的詹姆斯·特瑞尔(James Turrell)则以光为媒介,模糊了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的界限,将光色延伸至感官体验。迪尔克·萨尔兹的创作延续并且超越了这些传统,他不使用画笔和画布,不再模仿或再现光色,而是让光与色彩成为艺术的本体,通过特殊工业材质的反射性与技术性层叠,让观众成为作品的组成部分,探索光色在多维空间中的动态可能性。

    迪尔克·萨尔兹主要以环氧树脂进行创作。环氧树脂具有出色的透明性,能够呈现光滑的镜面效果,带来深邃感,增强颜料的层次感,并反射周围环境和观者的影像,赋予作品一种动态效果,观者的视角与光线条件改变时,作品的呈现也会随之变化。固化后的环氧树脂具有高硬度与耐久性,其稳定的物理性质让作品能够在不同环境下长期保存,然而环氧树脂的创作是一个耗时耐心的过程,多层叠加时容易产生气泡或使作品表面不均匀,对灰尘、湿气等极为敏感,因此艺术家需具备极高的技术能力。萨尔兹偏好使用木板作基底,木板的坚硬和稳定性为环氧树脂的施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他运用几何形式的排列,营造出极简的视觉效果,让观众的焦点集中在材质、光线与反射的交互作用上,细腻地感受作品所传递的沉静力量。

    此次个展中将首次呈现萨尔兹多件中大幅的创作。其中一幅长2米多的新作《DSA_M 1173# 2875》,在层叠的颜料与环氧树脂创造出的抽象色块中,给予视觉向颜色深处的穿透感,又似停留于表面反射的错觉;《DSA_M 1214# 2915》则让视线逐渐由深色走入画中央的白,感受单纯通过透明度与色系构筑出的一片寂静。大型红色圆形作品《DSA_M1326/#3022》在观者凝视的瞬间,深色系仿佛向外扩散渲染至边缘,观者的感知也随着视线的移动,进入萨尔兹所创造出的无中生有、虚实相依的无尽维度中。

    展览「迪尔克·萨尔兹:光色维度」是艺术家对光与色彩本质的抽象化提炼,将观众带入一个介于实体与虚幻之间的感知领域,让每位观者在观看中完成对自身与所在环境的反思。他的作品以高度技术性和美学敏感度,探索人类感知的局限与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