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徐冰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表性人物,自1980年代末起,长期活跃于全球当代艺术领域,其代表性语言如使用新造“汉字”写成的“析世鉴”(又称“天书”),以及以汉字构字书写英文单词的“英文方块字”,创造性地提炼并转换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令其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在围绕语言、文字、符号的创作之外,徐冰的艺术创作跨越各门类,包括装置、影像与新媒体艺术,以其近年的创作为例,他将审察艺术的视野拓展至太空,面向全人群展开“太空艺术”项目,共同回应当代纷繁变化的社会现实。
本次展览是徐冰持续50余年的艺术创作在宁波地区的首次全景式呈现,同时亦旨在透过对徐冰与其硕博学生群体创作的展示发现徐冰的另一重身份:中国当代艺术与文化领域的重要艺术教育家。2008年,徐冰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此后培养了众多活跃在当代领域的创造性杰出人物。展览除展示徐冰艺术生涯中的代表性作品外,亦试图将展览现场还原为徐冰艺术教学的第一现场。徐冰及参与本次展览的25位硕博士(其中许多已经活跃在中国艺术教育的现场),邀请此时此刻的“你”,参与这堂充满思辨色彩与丰富视听形态的艺术讨论课,并共构出中国当代艺术生态的一个重要切片,一种传承有序、教学相长的当代艺术“文学场”。
强调当代艺术中师承关系并不是说我们需要回到某种门生故吏的旧体制中,但也不意味着我们今日的进步只能建立在对过去传统的超越(或者说“否定”)之上。徐冰的艺术实践与教育实践,正是试图在这两种极端之间寻找空间,而不落入“新/旧”“中/西”的二元对立之中。在展览中呈现的徐冰与其25位硕博士学生的作品涉及不同媒介,使用不同手法,所传达的观念亦各不相同,但似乎存在着难以言说的“不似之似”,一种“万殊一相”的整一性。
明末著名文人张岱借“夜航船”的概念赞叹闲谈消遣中蕴藏的无限意涵,并称“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徐冰和他的学生们”的创作引发我们重新认知艺术教育的不同维度,一种是关于具体技艺传授的艺术教育,另一种则是培养思维能力的艺术教育,后者被包括徐冰在内的资深艺术从业者普遍视为“不可教”,而需要通过师生之间长期、密切的互动逐渐生成。这一点正与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以“艺术教育”为立馆之本的理念契合:在“小写”的艺术之外,“大艺术”(大美育)才是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为此,展览并不局限于某种既定的类型学划分,而以徐冰的艺术语录作为线索,如同“夜航船”在水面搅动起的涟漪,在“可说”与“不可说”之间,在“闲谈”与“发难”之际,形成持续流动的对话与创造空间。
本次展览由策展人、自由撰稿人段少锋与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副馆长、策展人宋新新联合策划,展期将持续至2025年6月15日。
二〇二五年四月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
400-960-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