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欢迎做客  返回
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上海——70平⽅⽶荣幸呈献群展《欢迎做客》。来⾃⾮洲的四位艺术家:科尼利厄斯·安诺(b. 1990,加纳)、⾦斯利·扎德(b. 1989,加纳)、威尔弗⾥德·姆⽐达(b. 1990,喀⻨隆)、斯佩佩洛·姆古尼(南⾮)通过他们的作品,分享了关于身份、社群与传统的叙事。这些具象绘画的主题围绕塑造⽣活认知的社会⽂化情境⽽展开,聚焦于现代性和其带来的改变与适应性。

    科尼利厄斯·安诺(Cornelius Annor)的创作主题,如“家庭和社群空间中的亲密与和睦关系”,源⾃他在加纳的个⼈经历和回忆,及其摄影背景。作品《欢迎回来》重现了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加纳侨⺠归国时所受到的问候和认同(包含爱、尊重和团结)。艺术家巧妙地运⽤了加纳传统纺织品,在作品中呈现了丰富的纹理图案,营造出层层交织的记忆、情感和经历的氛围。《让我们谈谈》刻画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家庭中团结合作的⼒量。

    ⾦斯利·扎德(Kingsley Dzade)的画作以他的家乡加纳为背景,突出了他最爱的美⻝,并且运⽤⻝物这⼀⼈类⽣存的核⼼,编织了⼀段关于⺠族认同、社区联系和⽂化交流的动⼈叙事。“共餐”(Commensality),即⼀起进餐的⾏为,成为了探索⻝物如何融⼊不同⽂化的⼀个视⻆,并且⿎励观者反思饮⻝习惯与身份认同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在作品《共享⼀餐》中,扎德引⽤了加纳谚语,强调分享和团结的重要性,继⽽探讨了⻝物和共餐在婚礼和葬礼等社交场合中建⽴关系的重要作⽤。

    在《⾃我宠爱》中,⼀位肥胖的⾮洲⼥性在餐桌旁,吃着各类甜点与⾼热量⻝品——包括披萨、数瓶可乐、⼀盒冰淇淋和甜甜圈等,画⾯暗示了消费主义的渗透、全球化⽂化的影响及各种健康⻛险的警示。

    观者得以理解⼥主⻆身体膨胀的缘由,以及潜在的糖尿病⻛险。《最爱的⼀味 I》中,⼥主⻆正⽤尼⻰包装袋喝⽔,同时端着⼀盘看似是她最爱的传统菜肴。城市化带来了对环境有害的⼀次性快餐包装材料的使⽤。这种现象不仅在加纳普遍存在,在尼⽇利亚和其他⻄⾮国家也同样存在。相反,在《眼馋》中,我们看到了健康的饮⻝和⽣活⽅式回归到有机环境中。画⾯的主⻆将天然蔬菜盛⼊碗中,与健康⻝品⼀起⻝⽤。餐桌旁的狗狗陪伴着主⻆,示意集体和分享。

    威尔弗⾥德·姆⽐达(Wilfried Mbida)⼒求让观者沉浸在她营造的美与宁静的氛围之中。作品《⽣命之源》展现了喀⻨隆中部⼀户⼈家的家庭空间,在看似⼀间厨房的空间⾥,架⼦上摆放着表⾯光洁闪亮的钢锅和碗。画⾯中的⼥主⻆正看向窗外,艺术家认出她是⼥主⼈的妹妹,阳光透过窗户照亮了原本昏暗的空间。这种寂静的氛围与⿊暗的环境,来源于艺术家社区缺电的亲身经历。《乐堡》描绘了⼀个现代化的客厅,⼀位⽼⼈躺在沙发上,⽽⼀个⼩孩凝视着窗外。电视画⾯为空间氛围增添了⽣⽓,⽽这在艺术家其他看似缺电的作品中,鲜少感受到这种活⼒。

    斯佩佩洛·姆古尼(Sphephelo Mnguni)认为:“从⼀个⺠族认为重要的、他们为之创造时刻和庆祝的事情中,可以看出许多关于他们的信息。”因此,艺术家通过肖像画和其本质审视了⿊⼈的叙事,呼应当代话语中⿊⼈⽂化的积极性。通过对⽇常⽣活的观察,艺术家审视⽂化、地域和身份之间永远存在的混杂状态。作品《伊赞潘德:根源》描绘了⼀只⼭⽺出现在⼀个现代化的场景中。⼭⽺常作为祭品,⽽它在这⾥的出现,则促成了传统⾮洲⽂化与当代发展关于身份融合的⼀场对话。艺术家在作品《⾟加:巨⼈之思》中向⼀位重要的当代艺术家致敬,感谢他对南⾮艺术产业做出的贡献。他笔下的⿊⼈肖像应因其美感⽽被欣赏,⽽不应被置于殖⺠主义的主观框架中。姆古尼的作品探索了以城市⿊⼈经验和视觉⽂化为基础的新兴⾮洲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