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 栖 之 所
—— 图像的替身与精神容器
空间站很荣幸的宣布将于2025年8月16日举办“梦栖之所”日本艺术家赤木范陆个展。本次展览将呈现赤木范陆运用蜂蜡绘画技法创作的近四十幅代表作。赤木范陆出生于1961年,成长于日本昭和时代——一个文化活跃、社会剧烈变化的年代。从这样的背景中走出的艺术家,自然具备一种深植于文化土壤的敏锐性。他并不将自己局限在某一种技法或传统中,而是将媒材、图像、空间与观看本身,作为思考与创作的起点。
蜡画是一种使用加热的蜂蜡与颜料混合后作画的古老艺术形式。技法展现出温润、厚重的质感,更有极强的保存性。在古代,蜂蜡被用来绘制肖像、祭祀图像、宗教空间中的装饰,以抵抗时间的腐蚀、封存记忆与情感。可以使图像在时间中停驻。可以说蜡画不仅是图像的显现方式,也是一种对“形象永恒”的冥想性回应,某种意义上说,它所保存的并不是视觉再现的表象,而是对生命、风景、精神气质的“图像替身”。
图像不仅仅是自然的再现,更是情感、哲思与文化认同的寄托。在《蜡山水》系列作品中,我们看不到传统山水画的空间透视或理性构图,那些被称作“表面秩序”的规则在这里被抛在一边。画面不依赖清晰的远近关系,而是让图像自由流动、生长。山石、云气、水纹仿佛从画面深处慢慢浮现出来,又在蜡的覆盖中隐去,显得模糊,却有一种奇异的真实感。山不再是被观测的对象,而成为观看的媒介本身;水不再流向远方,而在画面中循环折返。
赤木范陆的绘画,还提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空间逻辑。他不将画布视为纯粹的二维平面,也不接受传统透视法所建立的“观看中心”。在他的理解中,绘画的空间结构不是由画家建构出来的,而是由材料、支撑体、图像之间的关系、观者的注视共同生成的。图像在哪里出现、空间在哪里打开,不是预设好的,是要依赖观看时的感知“激活”。每一幅画都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你凝视它的那一刻才真正“开始”。
在当代视觉文化中,图像的生产与消费几乎达到一种饱和的极限。赤木范陆的创作,并不急于向观者传递某种直接的信息。他的画面始终带有一种模糊性、延迟性,仿佛图像就在眼前,却无法被真正“抵达”。山水、人物、器物游离于具象与抽象之间,诱发的不只是“看见什么”的思考,更是“如何看”“为何看”的重新追问。
在作品《母子图》中,艺术家通过层层叠加的蜡质与柔和的色调,营造出一种既模糊又亲密的视觉氛围。母子之间的形象不是具体的个体肖像,而是一种可以唤起情感共鸣的图像,是梦的片段、记忆的回声、人类最基本情感的一种栖居方式。在《玻璃静物》系列中赤木范陆巧妙地运用了蜂蜡与岩彩两种历史悠久的绘画媒介。玻璃作为一种视觉上透明、触觉上坚硬易碎的材料,也常常象征着时间的易逝与感知的脆弱。艺术家借助蜂蜡的包覆性和岩彩的颗粒质感,重建视觉的“透明性”使画面既显厚重,又透出轻盈浮动的幻象感。
400-960-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