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粗布不粗  返回

粗布不粗

-
策展人:趙力
学术主持:平井章一
参展艺术家:前川強|Tsuyoshi MAEKAWA
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AAEF藝術中心將於今秋的上海推出展覽《粗布不粗|Cotton Cloth》,呈現具體派第二代藝術家前川強70餘年來的藝術實踐,梳理其創作脈絡,為研究1950年代關西具體派運動(GUTAI)提供關鍵個案。藝術中心將通過52件作品,展現前川強的獨特風格——通過獨創性的手法使質地粗獷的布料,形成褶皺與痕跡,蜿蜒出似古典紋樣、自然元素的力量與美感。這種手法將繪畫轉化為「生命場域」,實行了具體派「與物質直接對話」的理念。

    自20世紀中葉以來,日本戰後藝術經歷了從傳統束縛到前衛實驗的劇烈轉變,而1954年由吉原治良創立的具體派(GUTAI)作為這一變革的核心力量,主張「創造前所未有之物」,通過其作品佐證創作者精神之自由性。1936年出生的前川強在1959年師從吉原治良,首次參加在京都市立美術館舉行的第八屆具體展,1963年加入具體美術協會,在Gutai Pinacotheca(具體畫廊)舉辦個人首展。作為具體派第二代代表性藝術家的前川強,與松谷武判(Takesada MATSUDANI)、向井修二(Shuji MUKAI)一起,因名字首字母而被稱為「3M」,1966年在同一空間舉辦了「3M」三人展。直至1972年創辦人吉原治良逝世、協會解散之前,前川強始終活躍於每一屆具體派展覽。

    具體派時期,前川以粗麻布為媒介,汲取材質的物質性能量的同時,同樣著眼於作品作為繪畫的屬性。他將布切割後,抓起縫製或用Bond黏合劑黏合,並將抓起部分的邊緣伸展並拉平,創造出鳥瞰式的地形意象。在色彩運用上,通過在充滿肌理感的粗布表面以潑灑、濺滴、染漬等技巧施以油畫顏料,將材料本身的物質屬性與色彩表現力推向了極致,充分發揮粗麻布特有的韌性與可塑性,讓作品充滿力量感又保持流動性,彷彿大地與自然的生命律動,也讓人自然聯想到蜿蜒的河道或植物葉脈的脈絡。其作品在結構與形態上,也與日本繩紋時代陶器上粗獷古樸的紋飾遙相呼應,展現出原始而厚重的美學特質。

    在1972年具體派解散後,他進入創作轉型期,捨棄了之前的風格,選用更輕薄的布料,大幅度縮減色彩的運用,轉而探索布料本身可伸縮的物理特性,並將這一特性轉化為更為恬靜的幾何抽象審美範疇。進入2000年代後,他又大膽突破自己,封印了標誌性的抓褶縫製技法,轉而發表以褶皺所形成的凹凸與留白共同構成圖像的新繪畫作品。近年來,望九之年的藝術家依然保持充沛的創造力,作品回歸物質本質,更加簡約超然,甚至打破心裡界限嘗試了同為具體派第二代藝術家松谷武判的技法,藝術家笑稱自己在吉原志良在世時是絕對不敢這樣做的。

    此次展覽呈現了藝術家自1965年以來的創作,其中多數為具體派解散後的重要作品,著重探討前川在具體期之後的藝術進化與發展,勾勒出一條持續自我革新的創作之路。他對材料本質的信任與對自身極限的突破,生動詮釋了具體派「不做前人已做之事」的核心精神。展覽不僅探討了前川強始終追問的「繪畫邊界」與「物質生命」等核心命題,提出「從物質對抗到物質共生」這一創造性路徑,為理解亞洲現當代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全新的視角與思考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