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流转·自然:本能与记忆的影像交汇——巴利阿里群岛与中国的摄影对话  返回

流转·自然:本能与记忆的影像交汇——巴利阿里群岛与中国的摄影对话

-
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上海塞万提斯学院与巴利阿里群岛研究所携手合作,共同呈献摄影艺术展《流转·自然:本能与记忆的影像交汇——巴利阿里群岛与中国的摄影对话》。展览于11月12日(周三)18:00在上海塞万提斯学院开幕。本次展览汇集了来自巴利阿里群岛的三位摄影艺术家——托尼·阿门瓜尔、托梅乌·科尔与西尔维娅·普里奥,以及两位中国艺术家骆丹和刘真辰的作品。

    展览也在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展位PD06)展出,共同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这场跨文化对话聚焦多个议题,包括:人类与自然的界限,生物性与技术性的张力,比利牛斯山的生态与女性记忆。展览邀请公众共同思索——人类行为对环境的深远影响,以及艺术如何作为修复力量,重塑人与土地之间最本质的联结。

    巴利阿里群岛与中国的对话并非仅仅始于视觉语言的交流,而是源于共同的生命叩问:在这个被过度构筑的时代,野性精神栖身何处?从血脉相连的归属、魂牵梦萦的乡愁到不容置喙的侵占,我们该如何与土地共生?又有什么样的集体记忆,正随着自然本真的消逝而悄然飘散?

    这些作品正是对变幻莫测的人地关系的深度探寻——我们究竟是以铭记传统的继承者、寻找方向的旅人,还是以改造者的身份栖息于世?它们同时赋予自然多重解读:既是象征的领土与政治的边界,亦是精神的庇护所与永恒的争议场域。在直觉与研究之间,在记忆与想象之际,这些影像邀请我们重新审视自身在世界的位置,并构想与这片土地、与土地上绵延的故事共生共荣的全新可能。

    本次展览融合纪实摄影的延伸、象征性场景构建及视听探索等多种影像语言,绘制出一幅充满情感张力与批判精神的人文地图,呈现人类在自然世界中如何寻找自我定位又时常迷失方向的微妙境况。这些艺术家摒弃将自然视作被动背景或资源宝库的固有观念,转而将其理解为一个充满灵性力量、矛盾冲突、脆弱特质与文化传承的鲜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