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汲古开新——近现代书法名家作品展  返回
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展览名称:汲古开新——近现代书法名家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7年5月10日——9月15日
    展览地点:南京博物院 艺术馆1F25展厅


    展览评论

    从中国社会发展史的角度看,“近现代”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它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特定历史时期。即1840年至1949年。但这显然是出于政治和社会史的一种判断,并不切合文学艺术的实际。落实到书法艺术,“近现代”的上限则应适当延后至1899年,以甲骨文被发现为标志;而下限也应适当放宽至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此后,中国书法便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分期——当代。

    至于“近代”和“现代”的划分,书法学界大体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以1927年中国古典书法的最后两位大师、碑学的两大巨匠——吴昌硕和康有为的谢世为界;一种是以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为界。我们则倾向于后者。但鉴于“1927年”这个时间节点的重要性,综合前者观点,我们特将书法史上的“近代”再细分为清末民初(1899-1927)和民国中晚期(1927-1949)两个阶段,加上“现代”(1949-1979),构成了本次展览的“两篇章、三单元”。当然,这样的划分也只是个权宜之计,并非绝对。当涉及那些跨阶段、跨时代的书家时,我们还要具体分析,综合考虑他们书法风格的成熟期和对某一阶段书坛的影响力。

    中国近现代书法延续了晚清的碑学书风,传承了帖学风范,碑帖交融,开拓创新;并理性地利用考古发掘成果,融入甲骨文、西北汉简、敦煌写经等“民间书法”元素,增加了近现代书法的多样性,在清代基础上取得了长足发展,大家辈出,精品纷呈。南京博物院有着丰富而完整的近现代书法收藏,几乎涵盖所有见于中国书法史的近现代名家和数十位虽不以书名但却颇有书法造诣的学者、文人之作,甚至还有众多民国政要的书法作品。本次展览从中精选出数十位书法名家的代表作品,以展示近现代书法的发展历程和杰出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