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展览标题:彩虹色的花——熊文韵艺术教育实验展  返回

展览标题:彩虹色的花——熊文韵艺术教育实验展

-
策展人:时玉玲
参展艺术家:熊文韵及其学生们
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熊文韵和她的“不改不填”

    文/时玉玲

    熊文韵,198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国画专业,任教于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985年到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1987年赴日本留学,获筑波大学艺术学硕士,之后在日本基础造型协会会长、文教大学教授朝仓直已研究室做客座研究员;2001年回国;2012年开始担任五彩基金艺术总监;2016年,那特艺术教育机构特邀熊文韵做为艺术教学总监。

    熊文韵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中不断创新、扩大自己的探索范围。回国之后,针对国内的艺术教育问题,研发了一套独特的美术教育课程。这套教学课程从儿童绘本开始,吸收了日本、台湾以及欧美儿童美术教育的优势,将老师讲绘本、孩子画绘本作为艺术启蒙教育的重要线索,融合从绘画到设计、手工到立体等艺术表现形式。同时这套教材通过10年的不断研究,逐渐完善,发展成一套适合于各个年龄段人群的零基础学习教材,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008年的冬天,当我第一次来到熊文韵在宋庄的工作室时,她便非常兴奋地向我展示她多年的“收藏”。那是一个暗红色的老旧木柜子,抽屉都有些变形,从闭合不严的缝隙中露出彩色的纸片。熊文韵一层一层地打开抽屉,里面塞满了她临摹的几百本小孩子画的绘本。当时的我正沉浸在当代艺术各种高深莫测的理论中,准备好耳朵来听一位艺术家阐释她神秘的艺术理念。但出乎意料的是,熊文韵只是自顾自地在我面前把那些看上去稚嫩笨拙的儿童画一一铺开,那种小心翼翼的姿态和眼中闪现的光芒,就像她正在展开一幅幅世界名画。

    熊文韵告诉我,这些绘本是她教过的那些孩子画的,她被这些儿童画所展现出的纯真与质朴所感动,舍不得还给他们,于是她便一张一张地临摹下来。凭着仅有的一点艺术史知识,我很快理解了她的感动,并放下了最初对儿童画的不以为然。在今天,如果一个人想学画画,必须从素描开始,一点点用铅笔磨出几何体的轮廓、光影。只有坚持坐过几年的冷板凳,才算是对艺术入了门。这似乎是个无须质疑的共识。且不说这个过程有多么枯燥,单是在训练的过程中,对“画不像”的反复自我怀疑,就已经将许多人拒之艺术的门外了。为什么只有“画得像”才是绘画的唯一标准呢?摄影对于客观世界的再现难道不比绘画更精确吗?

    今天高校所普遍采用的艺术训练方式,依然是源自西方学院派又经过了苏联改良后的那套体系。这套审美判断标准也依然在全球化的今天牢牢地控制着中国大众的审美趣味。所以,先锋实验艺术在中国始终难以被大众接受,只能在小众的范围内彼此惺惺相惜。在当代美术馆工作的经历更让我对此深有体会。其实,早在2个世纪前的那场工业革命,就对人类的一切固化的传统提出了挑战,也包括这套曾经牢不可破的艺术理论。人人都知道毕加索,但并不是人人都知道,成就他艺术的正是他从儿童绘画、非洲雕塑等非学院派艺术中汲取的养分。我们今天的审美已经严重与时代脱节。我想起艺术家吴冠中曾经说过“美盲比文盲更可怕”的话。有多少孩子的创造热情被老套的艺术教育体系和陈旧的审美观念所扼杀?所以,我之前说,我理解了作为一个艺术家的熊文韵对于儿童绘画的感动。儿童在自己的绘画中所呈现出来的人类创造的原点,是经过了几十年学院派训练的艺术家难以回归的地方。在这次展览中,有一件熊文韵的作品“临摹天真”。这是一件由50条6米多的长卷组成的作品,是熊文韵临摹的400多件儿童的绘本。她说这件作品是向人类纯真的致敬。

    在那次造访之后不久,我也成为了熊老师的学生。开始画画的过程简单地令人难以置信,一张A4的打印纸,一只签字笔,面前摆上那只刚刚用来喝水的杯子,“不改不填不虚不画阴影”,我就这样从零基础开始了。画完了茶杯画凳子,画完了凳子又开始画墙角的盆栽,画完了盆栽画照片上的汽车……一个下午的时光静静地在流逝,桌子上的“作品”越积越多。当我停下笔来重新翻看自己的画,不由地感到惊讶。尽管那些线条生涩幼稚,甚至错误百出,但那就是一个完整的杯子、凳子、植物和汽车。原来画画也可以这么简单。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绘画方式让我彻底放下了“像不像”的心理纠结,并获得了一种无所畏惧的勇气。自此之后,身边任何触动我的东西,我都敢拿出本子和一只签字笔把它勾画下来。后来,我发现熊文韵的学生中不仅仅有儿童,还有很多像我这样零基础的成年人,甚至老年人。对应不同的年龄段和不同的个性,熊老师总有她的教学办法。十岁以下的儿童以画绘本为教学线索,老师通过绘本的故事引导孩子画出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展览中“体验课”的这个部分,就是参加了“不改不填——小熊老师零基础儿童绘画免费体验课”的一百多个孩子的作品。从结束了儿童期的少年到老年,熊老师设计了十堂课,从写生实物开始,遇到处理上的难题到中国传统绘画中找办法,再经过科学的色彩学习,最后创作出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品。展览中“五彩基金”学员们的作品就是系统学习了熊老师这套教学方法后的成果。而二楼的文献个案部分,则完整呈现了十余位不同年龄段的学员学画的全过程。

    熊文韵这套独特的艺术教育方法,是她在临摹了成百上千幅儿童绘画和多年教普通人画画的实验中发展出来的。熊文韵在学院派的僵化模式之外发展出了另外一条快速上手的艺术之路,让画画这件事变得愉悦而自由。人人都可以随时拿起笔来画画,通过绘画表达自我,发挥艺术潜能。从艺术在大众层面的普及方面来看,熊文韵做出的贡献是了不起的。至今她的许多学生都与她素未谋面,老师与学生只是通过通讯工具教与学。但每次见到熊文韵,她都会很自豪地向我展示不同学生的作品。

    从更深层的方面来看,熊文韵另辟蹊径的这套体系,与她作为艺术家在创作中的纠结与蜕变息息相关。她在中国老老实实接受了十几年学院派训练,并对自己的技术引以为豪时,却在踏出国门之后遭受到了价值观的彻底颠覆。面对全球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冲击,她曾经深信不疑的那套绘画理论几乎完全失效,彼时迷茫与挣扎的痛苦可想而知。在重新审视与反思她所接受过的传统艺术教育之后,她将造型、色彩、构图中最核心的部分提取出来并将之通俗化,让绘画回归到“表达”的本质,而这种回归恰好与现代主义以来对传统的反叛精神不谋而合,她因此也完成了个人创作从传统到当代的转向。

    作为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熊文韵从来不是一个高深莫测的思辨者,也不是意识形态的斗士或者聪明机敏的游戏玩家。她更像是一个充满普世情怀的传教士,用一种无私的姿态在创作艺术、传播艺术。


    展览评论

    2016年5月28日(周六)下午3点半,“彩虹色的花——熊文韵艺术教育实验展”将在成都当代美术馆开幕。展览由成都当代美术馆主办,五彩基金和那特艺术教育机构协办,将展出艺术家、艺术教育家熊文韵本人以及她的学生们的作品。艺术家熊文韵在临摹了成百上千幅儿童绘画和多年教普通人画画的实验中发展出来一套独特的艺术教育方法,让绘画成为一件愉悦而自由的事情。人人都可以随时拿起笔来画画,通过绘画表达自我、发挥艺术潜能。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熊文韵用她独特的方式教会了许许多多的学生画画。在她的学生中,既有几岁的儿童,也有八九十岁的老人。熊文韵在艺术的普及方面做出了了不起的贡献。本次展览旨在通过对熊文韵艺术教育成果及教学个案文献的展示,让更多想要学画画的人受惠于这套艺术教学方法。

    展览分为“体验课”、“五彩基金”、“临摹天真”和“教学个案”四个部分。成都当代美术馆在开展前曾邀请艺术家熊文韵,面向成都3到12岁的儿童举办“不改不填——小熊老师零基础儿童绘画免费体验课”活动。在体验了绘本、独幅画等五次课程之后,他们完成的作品构成了展览的第一部分。“五彩基金”带来了玉树教学点、成都教学点和成都儿童福利院教学点学员们的绘画、雕塑和装置作品。“临摹天真”是本次展览中熊文韵本人的作品,由50卷6米多的长卷组成,是熊文韵临摹的400多件儿童的绘画。“教学个案”部分选择了熊文韵用她的教学方法教过的十位不同年龄段学员的学习文献及作品。

    展览将从5月28日持续到6月5日,在此期间观众可到成都当代美术馆免费参观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