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云林之名,值此清凉之夏,以折扇雅集。
无锡自古以来,文化荟萃。
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千古流传;约680年前,元倪云林营造清閟阁广交名仕;明安国、华察富甲一方,藏尽天下奇宝;秦氏营造寄畅名园闻名海内。锡惠山麓,太湖之水孕育着这座城市千百年来的文脉。
其中,若论及风范,唯倪高士文质逍遥。
倪家境丰厚,终日与古书相对,且营造清閟阁,藏书数千卷,古鼎彝名琴,名画法帖,陈列其中。据《清河书画舫》记载,吴道子《释迦降生向》、王维《雪蕉图》、荆浩《秋山图》、钟繇《荐季直表》、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等皆其所藏。另植松桂兰竹梧桐,敷纡缭绕,配置云林堂、逍闲仙亭、雪鹤洞于左右,宛若人间仙境。
惜清閟阁不存,其东侧祗陀寺遗址也在近代拆毁。唯传南宋飞虹桥与明代香花桥(无锡仓下中学内)仍斑驳稀存,传说倪瓒曾在香花桥旁建一屋舍,植梧桐,闲来在池内洗笔,但无考,权作一美丽传说。
倪瓒清高,凡有客,非杨维桢、张伯雨等辈,概不得入。倪在世,四处郊游,归来亦是诗文画友雅会;1338年,柯九思至清秘阁,与倪云林一见如故留下一幅墨竹;1351年,倪云林作《惠麓图》,王蒙提诗“八月梁溪新画斋,溪南溪北水交流。徵君涤砚临池后,貌得湾矶几树秋。” 家道中落后,变卖田产,弃家隐遁。1353年,在离家远游之际,倪与黄公望在清秘阁合作画画,并提诗“烛发荧荧照酒明,……不辞笔砚酬嘉会,去住江湖各有情”。 此后漂泊于江湖,一生诗文雅会,逸笔草草,晚年虽潦倒,不改清高绝俗。
明洪武七年十一月十一日甲子卒,年七十四,初旅葬江阴匀里,后改葬无锡芙蓉山祖茔之下,周南老为撰墓志铭。
此次展览名为“雲林雅集”,概借倪高士之名,致敬先贤。且仓下艺术空间距清閟阁遗址5里,距倪高士墓6里之距,正由此地理及历史因素,“云林雅集”或许可名正言顺。
折扇,怀袖雅物。明成祖喜其捲舒之便,倡用折扇,后文人士大夫以其为媒介,集山水、花鸟、人物于扇面,蔚为风雅。清人善玩,扇骨有白竹、湘妃……有员头、直根、縚环诸式,并配以扇匣、扇袋、扇坠,极尽精巧,至民国现代,清雅的折扇可谓流行。
借云林之名雅集,很荣幸此次仓下艺术空间与青藤艺术携手呈现吴冠南、王大濛、裘国强、夏回、明瓒、雨石、秋一、车前子、熊广琴、吴锦川、陈尘、金心明、李勇、华斌、朱寒光、方向乐、杨永俭、吕雪峰、单东波、朱晓清、徐晨、徐旭峰共22位艺术家的折扇作品在倪云林所居之地展出。
怀澄神自适,意惬理无遗,云林雅集,借古之意游弋,望成佳话。
400-960-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