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康剑飞先生策展,江苏凤凰艺都发展有限公司主办、凤凰艺都北京798艺术空间承办的郑峰作品展——“逍遥·游”将于2016年6月12日下午4时举行画展开幕式。
郑峰,1980年出生于广东揭阳,200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后于2010获得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硕士学位,现任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公共设计与艺术教研室主任、广东画院签约画家、广州画院青苗计划课题组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此次郑峰的展览既是一次个人创作阶段性的总结,同时也隐含了郑峰艺术创作的转型。从媒介的角度出发,郑峰的作品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版画,而走向了更为直接的素描、油画,表现的媒介拓展实际上也显露了艺术家潜藏已久的“野心”,也许郑峰需要更为直接的表达方式。从内容的角度来说,因为版画语言特征的显著,往往版画家的作品内容仅仅是个借口,内容完全服从于形式语言的需要,所以更为年轻一代的艺术家如郑峰似乎不再满足于对于画面语言趣味的把握,即使郑峰因为极具个人特征的趣味感几乎囊获了所有国内重要的版画奖项,郑峰也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同时我们从郑峰近期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他的困惑,保持已经被接受的风格还是跟随自己的内心不断前行?艺术的问题最终一定超越艺术,艺术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艺术家的人生问题,人生观决定了艺术观。实际上郑峰也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能够与更多的同道达成交流,也希望通过展览能够明晰未来艺术发展的方向。
本次展览将展出郑峰多年创作的三十余幅作品,其中有多件曾获国家级奖项,分为石版画、布面油画、纸上铅笔以及创作手稿。这些作品将让我们看到一个行走在时代洪流中的青年艺术家。
圣洁奇幻世界里的当代隐忧——读郑峰的系列作品有感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胡斌
版画如何介入当代社会、思想、文化领域,是当下版画艺术界极为关心的话题。有的艺术家从版画复数性入手,将影像等新媒材视作对这一特性的延伸,从事跨媒体创作,由此而走进当代的视觉文化环境当中。有的反其道而行之,特意摒弃版画的复数性,因为在他们看来,版画的复数性在新媒体时代已经失去其传播效应,不如转而凸显版画材质仍然有效的部分,比如原版的独特韵味,各版种技术手法和印痕的多样性。有的则在版画的印制概念上做文章,将印制的手段实施到非版画载体以及现成品上,又或者打破印制的稳定性,将其扩展为持续变化的过程,从而逾越版画的间接性限制,“使材料本身的直接性、介入性在作品中得到充分发挥”。
从目前的情况看,我要评述的年轻艺术家郑峰甚少从材质和技术特性上来考虑版画当代转型的问题。他更多地是从内容表述角度来探求当代社会中的知识个体如何呈现自己的心灵映像的真谛。
是的,版画太容易陷入技术语言的海洋当中去了,因为它的工种是如此的繁复和多样,不由得版画家们不迷恋。但随着制作条件的日益改善、技术领地的不断开辟,版画反而失去了草创阶段的锐气和力度。我不是说,版画要回到原初的那种粗犷朴拙的语言,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问题语境,版画最根本的是不要失去那种切入现实问题的直接性以及与社会群体的亲和力。
浏览郑峰的作品我特别迷醉于他画面中的那些植物,好似能够呼吸的身体,却又不像有些画作以花冠比喻欲望的肉体那么刻骨,但的确能够让人感受到童话般的神奇的生命能量。它使我想起好多年前看过的一张冰岛女歌手比约克的MV影碟:丛林中满是青翠欲滴的硕大叶子,飞蛾扑腾着翅膀,似乎难以支撑笨重的身体,那种魔幻景致摄人心魄。在他的新作中,梦幻感进一步强化了,蝴蝶的尖嘴刺入花蕊的细节被推伸到眼前,让人看着心神为之荡漾。
与壮硕的植物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置身于花木丛中的人物只有昆虫般大小,背上也长着一对昆虫的小翅膀,以喻其怀有“一颗可以飞翔、无拘无束的心”。主体人物是穿着长衫、戴着黑框眼镜的五四时期知识分子,他有时踮足远望,有时缓缓穿行于林中独木,有时拿着放大镜似乎在研究什么,有时又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像是在开会;间或出现的知识女性也是五四时期的那种布衫短裙打扮。他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几次思想开放和活跃的时期之一,故试图以这样的文化人形象来反衬浮躁、功利、讹诈充斥的当代社会。由整个画面的气氛,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以五四文化人形象来表达一种对逝去的信念和消退的青春激情的坚守。然而,圣洁的夜透射着隐隐的不安,当代的浪漫诗情总是伴随着某种复杂的忧思,难以绝对的纯粹清澈,这是郑峰的画作传达给我们的至深体会。
回到我们最初所说的版画材质与技术层面,郑峰也充分做到了技术语言与意涵表达的高度契合。试想,如若不是将石版的细腻润泽做到极致,那么他所刻画的植物、昆虫的饱满感和那种亦真亦幻的物景氛围便要大打折扣。所以,我们倡导版画不要过分迷恋于技术和小格调,并不是要以粗糙的方式来介入社会空间和现实批判。关键是你所寻求的当代转换的视点是什么,那么你的技术语言就一定要与之相匹配,否则,再高明、再深沉的思想也只是空中楼阁罢了。
总体说来,郑峰介入当代的方式不是表述什么现实的重大题材,他说自己天性趋于个体记忆的抒情,并且小叙事表达也是当下不少艺术家的共同特点。但他所传达的决不是自我陶醉型的小情趣,他以个体的微观视角、悠然自若的态度呈现了当代人一种普遍的焦虑和感伤情绪。其作品与“青春残酷绘画”有着内在的关系,但更富有浪漫温情。从他的创作方式和态度中,我们还可看到一种可贵的艺术质素,年长艺术家所念兹在兹的如何介入当代的问题在年轻人那里不成其为一个难题,他们从自身成长出发、从现实给予的点滴感悟出发,便自如地呈现出一幅独特的社会生活的心理图景。虽然思想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锤炼,但他已经对于自己的着力点了然于心。艺术介入当代不是依靠某种按部就班的谋划和操作,而是源于开阔视野下的内心发现,在我看来,郑峰是深刻领悟到了这一点的。
400-960-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