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池田亮司个展——从微观到宏观的宇宙之旅  返回

池田亮司个展——从微观到宏观的宇宙之旅

-
参展艺术家:池田亮司
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池田亮司个展8月10日(六)于台北市立美术馆(北美馆)一楼展区正式开幕,展览由本馆策展人萧淑文与客座策展人林怡华共同策划,为艺术家睽违十年在亚洲最全面性的大型个展,选件涵盖大型声音雕塑、视听装置、灯箱等作品,更有数件为本次展出特别打造的平面新作,部署出兼具微观与宏观视野的沉浸式宇宙时空图景。

    池田亮司是少数同时以视觉及声音创作闻名国际的艺术家,其创作路径涉及数学、量子力学、哲学,混和声响、音乐、影像、物理现象、数学概念以组构其现场演出及装置,并透过发行出版物、CD实践其长期创作计画,谱写出其独有的创作维度。其展演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如美国纽约公园大道军械库、巴黎庞毕度中心、德国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中心、日本东京都现代美术馆、新加坡艺术科学博物馆等,更获颁奥地利电子艺术中心与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合作之新媒体艺术奖项,获邀进驻创作。

    未曾受过艺术或音乐正规教育训练的池田亮司,自小即广泛汲取各种类型的音乐,接著更尝试剪辑、操作磁带及音频效果,玩起音乐的组合变异。1994年,他加入涉及展览、剧场、舞蹈、音乐创作及出版的多媒体艺术团队「蠢蛋一族」(Dumb Type) ,藉由跨领域合作,开始关注剧场与艺术展览。之后,他著手用音乐会形式操演声音艺术,活跃于各地音乐节,同时创作声音装置并发行专辑。自1995年开始,池田亮司逐渐捨弃重複诉诸音乐素材的声音创作,从「什麽是声音?」的基本定义问题出发,深入研究其物理特性。他将声音彻底化约到最小单位后再行编排重组,运用纯粹的正弦波、白噪音等基本元素创造不同声响的音景组合,挑战人耳可感知的听觉极限,成为极简电子音乐先声。2000年以降,他据此穷究本质的精神,拆解光的基本组构为像素;更进一步,将世界简化为数据。池田亮司以作曲家的方式思考创作,将声音、灯光、空间、时间等物理现象一一纳为其编写作品的元素,用演算式带出精确的表现结构,化严谨数理逻辑为艺术形式,赋予其作品独特的数据美学。

    本次展览囊括池田亮司创作生涯之重要作品,集数据和符码语言,在北美馆谱编出形而上的精神空间。在美术馆大厅这个访客暂留、等待、会面的中介空间,座落了五个筒仓造型的扬声器,同时发出有特定顺序、组合的声音,是为作品《A「连续统」》(A [continuum])。作为管弦乐团调音基准的「音乐会音高」,音符「A」从巴哈时代至今皆未被精准定义。在作品中,一系列历史上音乐会使用的标准音高被分配到各个扬声器,相异的频率音调交互叠加,形成极其複杂的声音质地和共鸣音型。无穷尽的声音和频率组合以正弦波瀰漫在大厅空间中,每一刻都为观众带来独特的听觉体验。

    池田亮司以科技为媒介创造沉浸式环境,藉物理现象世界背后的数学结构带出宇宙宏大的隐喻,促成观者以去人类中心的视点拓宽对世界的认知,并开启新的感受方式:将自身全然交付于知觉、心灵和尺度、空间与时间的连结之中,穿梭于一件件作品之际,对于一个个没有解答的问题无止尽地追溯,直至衍生自我的诠释与解读。本展览亦展出数幅以往少见的测试图及手稿,并规划视听体验区,展陈音乐会影片、音乐作品及书籍供聆赏阅读,让观众得以一窥池田亮司的创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