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1:500 徐升个展  返回

1:500 徐升个展

-
策展人:何止艺术
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深圳至美术馆将在5月15日迎来自开馆以来首个雕塑展“1:500——徐升个展”,展出艺术家徐升为展览全新创作的17件雕塑作品。这是是一场由作为雕塑家的徐升发起的建筑实验探索。此次徐升的新作区别于从前他任何一次展览,这是他首次将自己的雕塑理念真正阐发落实至建筑领域。17件作品包含3D打印、大理石、铸铜等不同材质,外观无限接近于某种新概念建筑模型,它们都可以扩展至超尺度的公共空间建筑,运用至物质实体空间里去。

    1:500,是建筑的比例尺;1:500,是图纸与实物的关系;1:500,是雕塑家与建筑师的差异。

    雕塑与建筑同作为造型艺术的分支,同宗同源,“艺术之始,雕塑为先”,应远古时代人类祭祀与祈祷需求,雕塑不仅仅是在人类学意义上为最早产生的艺术形态之一,还通常与建筑融为一体,相互依附,相互影响。与建筑思想表达的间接性相比,雕塑的精神性与思想性的表达更为直接、具体。黑格尔以“从物质精神成分演变”的逻辑将建筑艺术归类为初级阶段(即物质性压倒精神性),属于更高一级的雕塑艺术则将物质属性与精神属性达到了完美平衡,而任何初级形态的精神都应朝着更为成熟、完满态的精神形态发展。在现实世界中,黑格尔的理论是确凿发生的,雕塑一直承担着建筑的灵魂铸造者与启发者的角色。随着时代发展,现代建筑的雕塑感越加焕然,除纯粹几何体量的表现外,还有以追求形体、结构、曲线、光影、无规律为目标的自由美,以更浑然有机的自然生命力表现出精致的雕塑性。

    作为85后知名艺术家,徐升在艺术界十分活跃。在雕塑艺术上,他认为对他影响最大的是野口勇,他观看、研究、翻译野口勇,并书写、出版关于野口勇的研究著作。在创作语言上,徐升诸多单体雕塑同样表现出一种与野口勇神似的精神——东方景观、禅与道精神与西方现代主义的结合。过去10年中,他使用木头、陶瓷、石头、玻璃、塑料、泡沫、金属等多元材料整合性创作,创作能量持续精进。从《千层浪》(2012)、《自然与几何》(2014)、《徐园》(2015)、《连续的穹与拱》(2015)、《十六种方式指向天空》(2017)到《1:500》(2021),徐升通过多年的创作、经历与实践,对雕塑本质的研究外延已经大大拓展。在早期《千层浪》与《自然与几何》中,徐升表现出对不同材料精致的美学感知与娴熟运用、对自然形体与抽象数理之间关系的天然直觉;在《徐园》中,徐升在单体雕塑与园林空间中体现出对“物性”(Mono-ha)的绝佳领悟,他曾感慨自己与石头的关系——“当我面对自然石头时,它们开始和我说话,曾经我能听懂我敲打石头,石头自己想说的话。”《十六种方式指向天空》,在这个展览中,他又涉及到一个全新的话题——探讨的雕塑的“矢量性”(他通过展览表达了雕塑具备方向性的观念);“岛屿临摹”项目又使他开始考量更大场域的自然时空、心理空间以及以大地作为“摹本”能够为雕塑艺术带来何种新的启发。他在自己的雕塑创作心路历程中强调“透明性”、“空间-时间”、“共时性”、“互渗”、“交迭”、“矛盾”。

    事实上,徐升有着探险家的气质,在过去的十年中,他游历了72个不同的国家及地区,在行走与游学的路上,徐升对空间的思考越加深入,也毫不迟疑去做跨领域的先驱。徐升对建筑学的兴趣促使他开始研究更大的空间概念与时空关系,用更宏观的视角来构建自己的雕塑艺术体系。到《1:500》的展览至今,他开始逐渐触及雕塑的终极课题:形而上的空间实践。这一次,他开始以雕塑家的身份进行了建筑实验探索。

    徐升认为:建筑师一直在跨界,他们渗透进了雕塑领域,但是雕塑家目前还没有渗透到建筑领域。徐升作为雕塑家出身,他从关注单体的雕塑研究到关注场地空间本身研究,在多年的公共空间的实践中,与很多建筑师合作,为项目提供了由场所的核心艺术品到整个项目空间的规划。通过这次展览的契机,徐升将以多种表现方式引导观众重新审视雕塑与建筑两者之间的本质关联。

    第一,解构:重估物质与精神间的联系。在这次展览中,徐升以更自由的雕塑语言拆解原先固有的建筑范式。在17件展品中,与教堂及信仰的作品共有9件,如在作品《冥想教堂》中,金色玻璃体的教堂仿若被未知力量震散开来,视觉上的冲击力使观众感到似乎是冥想与意识的能量让物质教堂空间被分裂。装置的意义已超逾单纯的物质空间,而成为一种精神本体。现象学家梅洛·庞蒂认为世界的本质悬置于意识与物质、自在与自为、自由与自然之间,这两者间留白需要得到关注,艺术家的作品,可以使我们到达未来的深处。徐升这次的雕塑建筑实验,正是在这两者间的留白中进行探索。第二,临摹:重视自然的启示。将大地与自然景观作为摹本是徐升一向擅长的创作方式。在作品《巢》中,徐升设计了一个如鸟巢般的首都T4机场的方案,飞机进出港都是在这个鸟巢般的内部空间中转换完成,给乘机的旅客近距离的体验。在《古陶瓷遗址景观》中,他尊重自然本身的质地,区别于传统城市雕塑的垂直设计,采用了地景设计的手法,将平面的土地“掀开”而产生了一个类似于露天博物馆一样的展示空间,造型更加强化了所陈列的两千个土陶罐的出土既视感、地缘性和历史性。第三,延展:重构抽象雕塑与公共建筑之间的最佳链接。从整体外观上看,这次展览中徐升的诸多作品均与自己一向的抽象雕塑别无两致,当它体量小时,可称为单体雕塑、甚至观念装置理解,但最为难得的是其延展性,当它扩大至超尺寸以后,观者便能发现其细节的美与丰富,以及不凡的功能性。恰巧,这也是抽象雕塑启发建筑、介入建筑、改变与革新建筑的结果,使建筑同样达到一种“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的品质。例如,在《作品六》中,徐升以大理石构建了一个顶上带有弧形,留有一个十字架形态开口的宗教空间,在巨大场域光与影的投射下,极致的精神力量抽象成一个十字架符号,极简构成物质的空间中,神圣感油然而生。而若仅仅看小尺寸的模型,那便是一件十分简洁的抽象雕塑。

    回到核心的问题:雕塑家能做建筑师吗?除了合作以外,还有什么样的关联呢?徐升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在深圳——这个以建筑、实验及实践著称的都市中,在一个以建筑美学为特点的美术馆里,试图从与建筑相邻近的艺术语言中寻求新的突破点,从雕塑超脱性的创作语言来重新启发建筑的构成元素,这是一场华丽的从雕塑到建筑的空间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