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接触
文/ Liya Prilipko
何剑是一位真正的诗人,书写平淡、日复一日的日常世界,室内家居,餐桌上的生活,人类周遭的器物,以及它们从容自在、毫不起眼的存在。他赋予那些绝非大规模的、容易被遗忘的事件,以及身体生存、自我维护或小型娱乐不足为道的行为以魅力和独特性。一些被描绘的事件比其他的事件更有意义,如婚礼,或是世界秩序的变化(就比如说疫情)所带来的新的生活境况。但在这些事件中,何剑把焦点放在了最普通不过的事情上——吃、喝、坐、行走、抽烟、谈话、拥抱、彼此依靠,与某人或某物在一起。将这些习以为常、总被忽略的事情呈现在观众的面前,何剑创造了“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而且是以一种最为诗意的方式。他为这样的接触所创造的场景的诗意并不体现在什么,而是体现。何剑在他的实践中所采用的描绘方式使得最普通的场景显得如此特别,让毫不起眼变得令人难忘,让日复一日变得有趣且迷人。
格子桌布,电器上的花边餐垫,以及保护沙发和扶手椅的多层套子——何剑所绘制的室内家居中的每一样东西似乎都普通到令人麻木,熟悉到令人厌烦,只有居住其中的人表现出惊人的不合时宜。圆鼓鼓的面庞,轮廓分明、细长的眉毛,眉毛下方是低垂的杏眼,笔挺的鼻子,以及丰满的双唇,凹陷在肉嘟嘟的双颊里。他们看起来就像是从中国古代寺庙和石窟的壁画中走出来的人物一样。他们在天上的交通工具,一朵祥云,几乎总是盘旋在附近。他们的手本应像泥菩萨的姿态那般握着,然而,他们的手却弯曲成优雅的弧度,手指细长,拿着书本、香烟、熊猫毛绒玩具、棒棒糖、茶杯,或是在伸手调高收音机的音量。尽管如此,他们僵硬的面部表情并未被周遭物品的杂乱无章所影响。这些东西都被看作是处于永恒的静止之中。
何剑的其他系列作品描绘了构成我们日常生存的物品。一样样东西,不管是流行的中国糖果、装饰豪奢的三层生日蛋糕、成堆的塑料管、凳子上堆成山一样的盘子、巨大的汉堡、香蕉船圣代,以及艺术家童年和青年时期的物品——唱片机、缝纫机、收音机,无不在他的作品中占据着中心位置。
在中国哲学中有一个假定,即通过对现实的微小方面进行细致研究,可以获得有关现实的整体认识。对自然界的研究,自然中的山、河、树、波浪、卷云、花和动物,尽管偶尔作为象征性的细节出现在何剑的作品当中,但大多数时候都让位于各种物体弯弯曲曲的图案。然而,在何剑对细节的高超把握下,这些作品不仅仅只是对事物的单纯描绘,还是勾勒出了时代的肖像。它们讲述故事,传递情绪和感受。何剑的收音机和留声机似乎是过去的肖像。温暖、多愁伤感、温和的戏谑,它们上演着集体性的怀旧情结。同时,他作品中带装饰的甜点则将我们与过去和耀眼的当下联系在一起。精心制作的奶油玫瑰、马卡龙和点滴的糖浆为优雅的甜点锦上添花。在松脆的华夫饼中,令人难以抗拒的甜点和冰激凌勺上还装饰着星星点点的蛋白霜、糖渍水果、坚果和浆果。它们唤起人们想欢庆的心情,并让人回想起在一起分享糖分带来的喜悦时所度过的那些甜蜜时刻。它们馥郁且诱人,带着有一点点多的糖霜,是否也在讲述有关诱惑、自我控制、罪感的愉悦、沉迷食物,或是贪食的故事?一个令人馋涎欲滴、巨大无比的牛肉汉堡呢?它们所讲述的这些故事,是关于丰盛、过度消费,还是食物浪费?换句话来说,对于何剑来说,这从来都不仅仅只是一块蛋糕。
通常情况下,对于具象作品,我们几乎立刻会产生试图命名我们所看到之物的欲望。这迫使艺术作品屈服于我们的意志——我们的第一印象和内心的期待。然而,何剑特有的艺术语言却激活了他的主题,吸引观者走出第一印象,在作品中流连忘返。
画面的主体用精细的笔触精心勾勒,让人联想起传统的中国工笔画风格。线条内薄涂上了一层层的颜料。褪掉的蓝色、红色、绿色,往往被赤土色、泥赭色、芥末黄、棕色、棕灰色和碳黑色等大地色调所覆盖。艺术家用极具控制力的笔触模拟出了通常由时间、灰尘及湿度所留下的视觉印记。看起来似乎是磨损,带有不同色调的条痕及污渍的褪色区域,以及不规则的痕迹和溅洒,都是对艺术构思的表达。在他其他系列的作品旁——这些作品散发着如此鲜艳的色彩,给人一种刚刚完笔的感觉——这些有意“做旧”的作品显得更加黯淡无光。
在思考何剑的绘画时,我想到了敦煌石窟或是道教永乐宫大殿中墙壁上的斑驳画迹,以及这些壁画对神灵、菩萨和僧人的优雅描绘。在历史上,这些壁画始终都能唤起观者的敬畏之心。如今,何剑的绘画会给观者带来怎样的触动?何剑以壁画的方式来描绘日常生活中的场景,以及童年的记忆,将他的作品带入到了一个独特的时间维度,给观者带来了一种深刻的、超现实氛围的观看体验。他的作品必然具有某种二元性,以及相应的为跨越或超越二元性所做出的努力。他的作品看起来既神秘又日常,既带着耐人寻味的古味,又带着出乎意料的现代气息。他的作品具有显而易见的中国元素和符号,轻而易举地就可以融入到有关什么是遗产、价值、记忆、全球化、当代性等等这些全球对话当中。他的作品似乎也在质疑我们的现代价值和信仰体系,委婉但也好奇地提出问题:谁是我们的神?我们把什么放在敬奉的祭坛之上?
何剑的艺术实践无疑受到了中国古典绘画传统的影响,艺术家掌握关于历史作品的渊博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大量主题及诗歌传统。然而在他的描绘中,何剑却通过当代的、世界性的意识过滤这些技术和主题,毫不费力地将它们编织在一起。
如果以一种全球的视角来观看何剑的作品,它们会挑战观者对绘画历史传统的认知,特别是这些绘画传统意味着怎样的中国性。何剑的作品彰显出他在处理中国艺术和社会所发生的转变时所表现出的独特性。通过对传统绘画技术和哲学的实验以及再利用,何剑确保它们仍将在未来的世代中留传下去。
译/栾志超
400-960-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