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飞越之线,为了可能的世界  返回
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德基美术馆很荣幸将在2022年7月21日至11月6日于当代艺术特展厅开启首个群展“飞越之线,为了可能的世界”( In the Line of Flight, for Possible Worlds),亦为德基美术馆升级改造后的首个当代艺术展览。该大展由张尕策展,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研究院提供展览学术支持。集结十数位国内外顶尖的跨学科与媒介当代艺术家及艺术组合,以各自的创作视角结合AR技术、人工智能、影像技术、生物技术、机械技术、网络与信息技术等不同时代下前沿的科技手段,呈现一系列装置、影像、动力机械、电脑编程、互动光影等作品,展示中国及国际当代艺术家最新创作中的多元、多重世界,思考、探索后疫情时代中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可能。展览同时延伸到公共空间,由孙冬冬策划的“共同此地”第一季(Co-here Season 1)和王郁洋的大型装置《人造月》将在展厅外共同构建对于未来生活的畅想。



    飞越之线,为了可能的世界
    In the Line of Flight, for Possible Worlds
    文/张尕

    在冲突爆发、瘟疫肆虐、市场低迷、生态困顿的危情之中,一条飞越之线为陷入困境的人们带来了一抹珍贵的机会与希望。这条飞越之线并不仅仅是撤退、迂回亦或防守之路,它同时也是参与和进取的前沿,好似游牧式的进击,是突破后的重组、激发新生事物的机遇。

    根据法国哲学家吉勒斯·德勒兹(Gilles Deleuze)和费利克斯·瓜塔里(Félix Guattari)的说法,流行病和灾祸、资本的贪婪和生态灾难、爱与仇、人工智能的聪明和人类的愚笨不过是集合体(的排列)罢了。

    这些排列组合的形成被视为类似于机器样的生成,由不同的部分、零部件、堆积和关系组成,并以此和其他的集合体交换,从而维持运转或是做功。它们根据热力学原理运作,也易受心理纠结的影响。因此,它们既不可渗透,亦充满孔穴、坚硬而流溢着柔软,为潜在的可能和改变,以及另类世界的形成提供了场所。

    对世界前景的道德沉思让形而上学的问题陷入了争执不休的泥沼。莱布尼茨(Leibniz)称赞我们的世界是上帝对人类最仁慈的恩赐,而叔本华(Schopenhauer)却沮丧地总结道,我们的世界几乎是所有可能出现的世界中最为糟糕的一个。

    避开对于这种伦理难题的两极对立,我们会发现,可能的世界是多重的,充满各式各样的愿景和愿望,而艺术家们则都是创造和开拓这些世界的专家。

    这些世界可能是并不切实的美好,也亦或是荒诞的居所。这些世界为人们提供了慰藉和庇护,但同时也在干扰和挑衅前无可奈何。这些世界可以被感受并预知,也能唤起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