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勘探者》呈现了黄喆《轴心》《千寻》《撰石》《无量的瞬息》四个系列的最新作品。新作品延续了艺术家对考古的关注,在艺术实践中思考了勘探与历史的关系。
福柯用“勘探”的方法挖掘特定时代的知识体系,以考古学的方法去探索“非连续性”的历史,在断裂、转变与重构中找寻历史中的话语结构。以勘探为线索,艺术家试图以实践去回看某个时期,让山石成为一种“档案”,探讨回看历史与建构关系中的启示。
《轴心》系列让我们回望向雅斯贝斯(Karl Jaspers)的“轴心时代”:在同一历史阶段中对“终极关怀的觉醒”。轴心如同细胞的无限分裂,将历史带入了一种内在关联中。并在细胞中嵌入了一种内核,成为了看待与面对历史的映照,给予了希望的可能。当历史的卷轴徐徐拉开,看到了坚如磐石的意志,包容的平静,构建的缜密,凝聚的力量。这些渗透到意识的倒影里,形成了参照,抵抗了虚无。
《千寻》系列试图探究宋代文人从唐而转内的自省。为何在石中倾注自我的理想,找寻驰骋与敏感的寄托。文震亨在《长物志•水石》写到,“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千寻便是银河,是古人对无穷无尽最宽广的想象。当千寻指向文人石时是在说以微见广,自然奇妙,更是想通过作品呈现出文人石自身不能言的开阔,它不封闭而是贯穿四周,在不规则的形态中突破限制生生不息,在内有星河中陡然触及了心灵的温度。
《撰石》系列灵感来源于远古石阵,关于石阵往往联系着星象、宗教、记忆、精神标志等种种猜想,石阵的建造背后是我们想象中的西绪福斯,而建造的终点是否是找寻光亮的起点。
《无量的瞬息》系列像是历史档案的切片。作品呈现出如岩层的某个剖面、风化岩石的表面、结晶体的聚合等。一个由内外应力与时间共同作用的世界,如同档案中的结构,虽微小却在微观中洞悉机制的形成。
400-960-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