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船到中国 文/张芳
On a slow boat to China/I will be, I will be/In the sea, when we get there /We will see what will be
在这段漫长的旅程中/我一定会,我一定会/在海上,当我们达到远方/就知道我们将变成什么模样
中国曾是一个令西方向往的异域国度,即使只能乘船经过漫长的旅途才能抵达,因此留下了“on a slow boat to China”这一句谚语,它比喻世间种种进展缓慢、充满未知和不确定性的过程。这正如艾米丽·濑户的艺术之路,而中国的经历是她其中一个重要转折点。这次的展览呈现了她从2023年受法国驻成都总领事馆的邀请初至中国,以及此后数次来华的行旅中先后在6个城市驻地创作的61幅绘画原作,包括近期参与桂湖美术馆国际艺术驻地计划完成的8幅福州城景作品。
艾米丽出生在法国里昂,母亲在工作之余喜欢画画,这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她对艺术的热爱。大学期间,她完成了平面设计的专业学习。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艾米丽选择成为一名独立插画师。搬到马赛后,她以这座海滨城市为写生练习对象,锻炼自己的绘画技巧,寻找个人艺术语言。这次展览的中国系列作品延续了在她视为艺术道路起点马赛形成的创作方法和绘画风格。
带着刺破城市“面纱”,看见真实的生活本质的好奇心,她喜欢通过步行或公共交通的方式探索繁华闹市中鲜有人知的另一面,或到市郊边缘人迹罕至之处。这是艾米丽创作中独特画面的来源,后来她发现自己的绘画成了一种城市历史的视觉记录。世界的变化或快或慢,总在不经意间被忘却。艾米丽说自己的记忆并不好,因此,绘画的过程恰似烙印,即便有些她画过的地方已经不复存在。
在成都、沈阳、大连、长春、鞍山、福州,她走街串巷,路过热闹非凡的市井人群,也涉足静谧幽深的废墟遗迹。从展览的作品中可以看出艾米丽漫无目的的闲逛时那种轻松纯粹的状态,她并不期待用标志性的图像讨好观众,获得关注。在隐秘的风景、平常的角落、微小的生活中,她发现这个国度城市与自然、现代与传统交融共生的诸多时间层次中生长着丰富、大胆、活泼的颜色肌理,这是她在中国收获的最大惊喜之一。从画面一角开始,一笔一画不经构思地描绘,彷佛打印机的作业方式,可是艾米丽用彩铅或水彩笔输出的有别于精确图像,而是对一个场景的色彩体验,这不啻醉心于色彩与光的印象派。
她从不勾勒轮廓线,但艾米丽笔下流淌的色彩绝非浪漫想象。城市中栉比鳞次的空间格局为她的绘画构成提供了全新的灵感。她在汉字的书写中找到了另一种结构性,并对此着迷。色彩是她表现结构的工具,亦如塞尚以其传达事物的深度。在普罗旺斯的风景中,塞尚提纯出最朴实有力的类型化物体,用色彩赋予其体量感,“当色彩丰富了,形式才完整”(塞尚)。相较而言,艾米丽在城市之中也发现了根植于当代生活的基本形式:矗立的建筑物,堆叠的广告牌、阡陌交通的道路与线路。在艾米丽的绘画中,它们如植物一般,紧密饱满地组成的城市景观显得生机盎然,恍若塞尚作品中的山峦、石头、房屋,谱写着现代性视阈下的生命韵律。
她客观而非理性地绘画,既不参杂抒情的冲动,也剔除了浓郁的沉思。在创作插画时,她需要调动极大的想象力与抽象思考能力,但驻地绘画却映射着她最坦率的目光与最直接的感受。于是,一种感性的均质取消了视觉的空间透视,使她的画面呈现出儿童似的纯真的平面性。“塞尚画面中的笨拙感不过是为了向一种给他带来无限启发的物质及其组织结构表达敬意,他知道这种组织结构中包含了精神。”(艾黎·福尔)与离群索居,专注于与自我内心风景对话的塞尚不同,艾米丽喜欢都市生活,但她同样用绘画寻找精神庇护。
在都市极具吞噬感的架构和秩序中,隐藏着许多未知的可能。马赛带给她独立的人生,艾米丽的创作也在此赢得了许多“陌生人的爱”(罗杰·安格尔)。中国之旅更加坚定了她的艺术信念与方向。“人的内心一旦充满这种力量,便可独自前行。”(艾黎·福尔)艺术是一艘慢船,却无远弗届。愿艾米丽的中国之旅指引她抵达理想之地。桂湖美术馆也希望通过这场展览,在新年伊始与本地观众分享艺术的能量,为2025年的愿景描绘一个充满希望的天际线。
400-960-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