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水无界——刘玖通个展  返回

水无界——刘玖通个展

-
参展艺术家:刘玖通
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当传统山水的笔墨意趣与当代抽象的视觉张力碰撞,艺术家刘玖通以油彩为笔、画布为纸,完成了一场关于东方山水精神的当代性转译。

    传统山水画以自然景观为载体,追求“意境”而非写实;刘玖通则以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语言,打破了具象与抽象的边界,将山水的“形”转化为“意”,仿佛自然本身在流动、呼吸。作品《雾色流光》(2025),以富有张力的笔触、朦胧的色彩营造出雾中水乡的迷离意境,那些肆意的线条与斑驳的色块,如赵无极的抽象画面般,摆脱了对景物的如实描摹,却又传递出水乡特有的气韵;《南枝有花》(2024)则以表现性的笔触勾勒出花枝与山水的交融,粉色的花簇与朦胧的背景,在西方油画语言中注入了中国文人画的诗意与留白。

    线条的运用是构筑刘玖通作品结构与灵魂的关键。其线条并非拘泥于平面的勾勒,而是如灵动的丝缕,在画面中穿梭交织,打破了传统油画的平面桎梏,更将画面中散落的色彩、块面有机地链接起来,让作品的视觉层次与精神内涵更为丰富。在《清风月影》(2024)里,那些或粗或细、或曲或直的线条,于蓝灰色调的雾霭间延展,向画面深处延伸,让观者感受到雾中水乡的层次与距离,仿佛可以窥见背后的屋舍、水巷,收获虚实相生的空间纵深感。而在《烟雨江南》(2025)中,那些细碎的线条交织在粉紫色的色块间,把江南的屋瓦、花枝、水雾等元素串联成一个整体,同时令画面的细节得以呈现,使江南的诗意在线条的联结中愈发浓郁。

    对于刘玖通而言,油画不再仅是西方绘画的专属媒介,转而成为承载东方笔墨灵魂的载体。采用蓝调渐变色彩,模拟雨水的疏密层次,勾勒出渔家在雨中的氤氲轮廓(《舒雨渔家》2024);借助薄涂与晕染,再现“破墨”“泼墨”的通透感;甚至让颜料自然流淌,呼应传统山水“计白当黑”的空灵(《秘境》2025)。笔触的疾徐,色彩的变幻,无一不在诉说着刘玖通对山水精神的当代理解,促成了媒介语言的跨文化、跨时代对话。

    在艺术家的笔下,山与水、天与地不再是具象的符号,而是一个精神体的呈现。《鎏光》(2025)中的“无形”与“无象”,也仿佛是对自然和宇宙美的隐喻。通过抽象化的表现,艺术家在追求形式自由的同时,更为观众的解读和感悟带来无限的开放性与流动性,亦如庄子所提及的那般,“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从现代哲学角度来看,现象学强调人的感知是理解世界的核心方式。在由艺术家精心构建的充满空灵与深邃的空间中,观者进而被邀请去不断找寻属于自己对自然、宇宙、生命和存在的独特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