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如我的心灵看出的你  返回

如我的心灵看出的你

-
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火光之物,流动徜徉的天地

    玻璃,一种熔融后冷却至固态的无定形体。据记载,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经使用玻璃作器皿,其后传入罗马,接着全球开始盛行。在中国,玻璃制造工艺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有记述以来,玻璃始终更多的作为一种媒材而存在,兼具实用性与美观性;转眼当下,玻璃手工者逐渐摆脱物质所带来的思维惯性,打破功能至上与传统样式的限制,以更广阔的视角去探索个体化的表达。我认为,迄今为止,对中国玻璃艺术的进展大致可以从两方面来把握:一方面是如何掌控玻璃语言方式的问题,以及挖掘和重构物质材料的更多可能性,另一方面是如何针对玻璃文化观念的问题,以及物性对于当代文化的敏感应对。追求玻璃艺术的当代性,其实就是“去蔽”的过程,而青年艺术家于名涛的近期作品,使我们看到了玻璃艺术表现形式的可能。

    我们可以从物质的形式语言和物质的存在方式入手,来理解于名涛的玻璃作品,他的作品是将大量工业专用的彩色玻璃管熔融后再创作,玻璃管在熔融过程中变形、弯曲所带来的不可控的“偶发性”,在高温中经过工具的拉丝热塑,冷却后作品凝固定型。纯色的表壳、排列整齐的细小玻璃管以及垂露着的拉丝,呈现着工业时代所具有的科技感,透露出后现代结构美学的特征。热弯扭曲的外观结构,在光的投射下具有动态的韵律与活泼,有材料内在生命的柔韧。因此,在于名涛的玻璃作品中,兼具通向过去与未来之间。

    习惯性的认为,玻璃是无常态的,神秘却单纯、坚硬而又脆弱、华丽但却透彻,冰冷又饱满着热情,于名涛让玻璃在指尖自由律动,随物而往,澄明着的端呈出流水般的曲面,我想分享给大家的是,手艺是要把整个身心都全情投入进去的,一种让我们重新把握生命的方法,在火光间进行内心的考验和修持。在创作中,于名涛致力于对玻璃动态流衍的特性,同时注重形态的体积感与空间感,正负阴阳、厚薄扭转、光影穿插等,注重玻璃艺术的本体语言与审美特质,思考玻璃材料与自身创作的相互关系。

    于名涛的创作,在流动中生生常新;他的作品,时间和空间相互交缠,在时间的流动中凝固空间的一瞬,呈现出柔韧、科技与现代。阴阳交替,万物更迭,他力图捕捉到更迭轮回中永恒不变的常态,这不仅仅是语言形式的探索,更是对当代文化的价值重构。


    严峻峰